第584页
若昔难得 (读经典就是做减法)
读过 契诃夫文集(第十四卷)
十分尊敬的彼得·伊里奇: 这个月我准备开始排印一本我的短篇小说的新的小册子,这些短篇小说乏味,平谈,如同秋天一样,它们的格调千篇一律,其中的艺术成分同医学成分浓重地混合在一起,然而这仍旧没有消除我的勇气,我斗胆向您提出最恭顺的恳求:请允许我把这本小册子献给您。我十分希望得到您的肯定的答复,因为,第一,这个呈献会给我很大的愉快;第二,它可以至少略略满足那种促使我每天想起您的深刻敬意。自从那天我同您一起在莫杰斯特·伊凡诺维奇家里吃早饭,我听您说起您读我的小说以后,把这本小册子献给您的想法就在我的脑子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引自第584页 这封信的题目就足够让人震撼了:致柴可夫斯基。看到同时代的伟大艺术家之间相互爱慕相互欣赏,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网上找到一些契诃夫与柴可夫斯基交往的内容,记录如下:
1888年12月,柴可夫斯基与契诃夫在彼得堡相遇,相谈甚欢。1889年12月契诃夫给柴可夫斯基写下了这封信,柴可夫斯基收到信后想回信,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于是第二天亲自去契诃夫家面谢,两个人到书房促膝谈心,柴可夫斯基说自己热爱普希金,曾想将《上尉的女儿》改编成歌剧而没有成功,后来改编了《奥涅金》;还喜欢莱蒙托夫,将《悬崖》配成了合唱曲《金色的云夜晚栖息了》。契诃夫同样深爱莱蒙托夫,也很爱那首诗,曾将此诗作为小说《在路上》的卷首诗。两个人心灵如此契合,越谈越兴奋,柴可夫斯基提出将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的“贝拉”改编成歌剧,请契诃夫写脚本,契诃夫欣然同意。两个人不知不觉谈了几个小时,临别时柴可夫斯基送给契诃夫一张自己的照片,契诃夫一直把它摆在自己书桌上。这次会面后不久,柴可夫斯基派人给契诃夫送去俄罗斯交响音乐协会1889-1890季度请柬,从此契诃夫全家可以出席柴可夫斯基亲自指挥的音乐会。契诃夫对歌剧《奥涅金》情有独钟。他一向认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里达吉雅娜写信那一节,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中表达人物内心体验的杰作。而柴可夫斯基歌剧里写信那一场戏,契诃夫认为它无愧于原著,堪称艺术珍品。他认为普希金的诗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珠璧联合,以高度的抒情性动人地展示出一位纯真少女的美好情怀。多次观赏这出歌剧后,契诃夫写下了短篇小说《看戏以后》,描写一个16岁的少女第一次观看歌剧《奥涅金》后的心情。
7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