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妈妈和慢性子孩子 的晚间和解之旅
知见微
读过 认知觉醒(青少年学习版)
当我们没有足够情绪的指令或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为什么还不去做?还有多少事情没有做?”
你跟你的孩子说过这两句话吗?在阅读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之前,我每天至少要说一遍以上这两句话。
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一样,人的性格也是千变万化的,但我在眼里,我们家只有两种,一种是我这种,有拖延症,但一旦目标明确行动力迅速的急性子,另一种就是我女儿那种,全程拖延,目标明确也会纠结拖延的慢性子。
我们母女的快与慢的碰撞几乎发生在每一个放学回家的晚上。
直到我看到了《认知觉醒》里的这句话:
行动力真正不足的原因是选择模糊 哈,可不嘛,选择模糊!放学后除了写作业,兴趣广泛的女儿要做事的还有体育打卡,弹琴,拉筋,看书,练字······她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
加上慢慢悠悠的性格,女儿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三个字,随心情!
今天想看书了就先看书,直到要睡觉了体育还没打卡,明天觉得要好好练琴,直到睡觉了还不记得古诗要背诵复习,想法太多,没有重点,甚至有时候犹豫先做那一件事就要花上半个小时。
我本以为让他自己的时间自掌控,会慢慢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热爱的兴趣爱好,没想到却给自己找了一个情绪爆炸的点。即便做了计划表,隔三差五,就会像从未做过一样跑来问我该如何做。
她,就是选择太多了!
只有
想办法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时间线“单行道”,让大脑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才能让我们俩都得到真正的自在。
在《认知觉醒》中,周岭老师就为这种选择太多,行动力不足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借助的依然是“写下来”这种最直观的办法:
第一步,列出当天所有要做和想做的事情(包括所有小事);
第二步,按照重要程度对所有事项进行排序;
第三步,根据当前所有可用信息把每项任务安排到具体的时间段里。
让所有的事情,都明确在纸上,明确到不需要思考前后顺序,也没有任何纠结的点为止。一定有人会说,这也太复杂了,执行起来一定有困难,这个跟机器人一样,没有空隙呀。
不错,看起来是十分机械,好像没有缓和的时间余地,但不要着急,这只是一张包含你所有可能会做的事情的计划表,接下来执行才是重要的。这张计划表还配备了六个注意事项:
一是一定要写下来,‘二是不必机械的执行计划;三是子规划自己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四是把休息和娱乐时间也规划进去;五是要关注现实,精简欲望;六是要敢于假设,多面预想。
这样看起来,我们所谓的缓和时间和余地,其实也都在这张表上,包括倒垃圾,喝水这种事情也要写进去的时候,这张规划表实际上是提前帮你把固定时间的选择做好!而且,这个选择还是你自己做的!
看到办法的当晚,我就叫来女儿按照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所说的,跟女儿一起做了一张日常放学后规划表,明确了所有让他犹豫不决的小事,并让她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了权重排序。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好几天没有说过以上两句话了。做一个不用跟在孩子后面催促的妈妈,连带我自己的情绪都变的稳定了许多。果真如周岭老师所说:
行动力不是意志力,而是清晰力。
知见微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最近这一年,谁都不知道那一天就静默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轨迹。这一年,我也经历了一次静默,居...
-
给一孕傻三年以正解
有句俗话说,一孕傻三年。 这句话一度成为妈妈们忘记事情最好的借口。因为确实,妈妈们好像自...
-
急性子妈妈和慢性子孩子 的晚间和解之旅
-
无反馈,不学习
“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 “那你怎么不练习呢?” “妈妈,我只喜欢弹琴,但不喜欢练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