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性的历史认识论
现代知识分子,以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批判性阐释的策略工具,服务于启蒙主义的话语更新方案,用一套关于性欲的科学话语,置换掉关于性与欲的儒家道德话语以及关于健康与繁殖的养育话语。五四运动及其以后对于精神分析的征用,普及了一种把个人的真理安放于其异性恋性欲之中的全新性主体。
情教开创了一片全新的真理领域,让人可以把自己的道德资源定位于自身内部,情作为道德情感的伦理话语超越了礼教的话语。但它还没有把性与欲望纳入自己的阐释中。
潘光旦对冯小青的研究,将其死亡归结为病理性的自恋,而跳出历来文人从“情”之话语出发对小青的讲述。这体现出了一种认识论的转换。而且潘光旦的这种解读,也意在推翻将小青从儒家情教伦理框架中的女神形象,从而撕开传统伦理温情的面纱。
袁昌英则将《孔雀东南飞》改编为一场寡母嫉妒儿媳的戏码,让焦母成为一个力比多无处安放的弗洛伊德式主体。
《水浒传》里石秀与杨雄的故事,展现出的是传统社会中同性情谊具有的厌女倾向,即对抗异性社会交往的防御性姿态,当时同性恋也并不被恐惧,而在施蛰存改写的《石秀》中,石秀从一个好兄弟变成了一个欲望强烈的异性恋,因为对义兄妻子爱而不得而变成性变态,导致最后的暴力举动。
精神分析式的阐释与改编,所欲批评的是儒家的道德秩序,将其指认为一个压抑而令人变态的秩序。但这种阐释尽管具有批判力,但又是的过于简单地将一切悲剧简单地归因为异性恋、性压抑。而忽视了压迫与残害的政治性与社会性因素。精神分析的方法,否认了传统故事中的道德结构,用压抑欲望来给传统的道德模式定罪,但其实它自己又在推行一种规范性的异性恋欲望,同样是一种狭隘的权力。
这一章的精彩之处在于,将三个个案所涉及的文本,原本蕴含的感觉结构或者说道德模式先阐释清楚,然后在分析经过精神分析的阐释和改写,它们被纳入了怎样新的感觉结构或者说主体构想中。在二者的对比中,性的历史认识的变化脉络清晰地呈现了出来。这种认识论模式变化背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破旧立新,抨击传统儒家社会结构的意图与方法也得到了展现。
萝卜很爱学习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探讨情的定义,如何从早期伦理式的宇宙学方式向浪漫主义与心理分析这两种新的方式转移。 启蒙...
-
第四章 爱情的微观政治学
关于陈淑君爱情故事引发的公共讨论,张竞生提出“四条定则”,承认爱情的意义,同时又要求爱...
-
第五章 性的历史认识论
-
第六章 民族同情的问题
民族主义倾向于运用普世主义的术语,以此妄断自己享有比旧式共同体形式更为优越的地位。它将...
-
第七章 心灵的革命
一种张力: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尊严与价值vs一种更高生活的热望。通过在革命事业与更高生活之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