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 精华笔记
彼得·潘
詹姆斯·马修·巴利
13个笔记
◆ 美人鱼的环礁湖
>> 死是一次伟大的冒险!”
◆ 温蒂的故事
>> 我们总是偷偷溜走、离开父母,就像那些最无情的人一样。孩子们就是这么一种冷漠的生物,可他们看起来又是那么的迷人。我们都曾经历过一段特别自私的时间。而每当我们需要被关注的时候,便又会理直气壮地回来索取,并且还自信地以为,等待我们的会是永远的奖赏,而不是惩罚。
>> 孩子们对母爱的信心太强大,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冷酷的时间即便长一点儿也没有关系。
>> 孩子们就是这样的:只要一遇到新奇的事物,就会抛却自己最亲的人。
◆ 温蒂长大了
>> 说起来令人难过,他们飞行的能力逐渐消失了。一开始,娜娜把他们的脚绑在床柱上,以防止他们夜晚飞走,而他们白天的一项娱乐活动则是假装从公交车上摔下来。但渐渐地,他们被绑在床上的时候不再挣扎,而且发现从车上摔下来的时候真的会受伤。后来,他们即使想追帽子也飞不起来了。孩子们觉得是缺乏练习的缘故,不过事实上是他们再也不相信飞行这件事了。
>> 有一段时间,为了彼得,温蒂尽力摆脱成长的痛苦。当她在常识课上受到表扬的时候,她还觉得自己背叛了彼得。但许多年过去了,那个粗心的男孩儿一直没来,当他们再次相遇时,温蒂已经是一位结了婚的妇人;而彼得不过是她放玩具的箱子里落下的一点灰尘而已。温蒂长大了,你不必为她感到遗憾,她愿意长大。最后,如她所愿,她比其他女孩儿都早一天长大了。
这时其他男孩也长大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讲他们的故事了。不管是在哪一天,你都能看见双胞胎、尖尖和弯弯去上班,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小包和一把雨伞。迈克尔是一名火车司机。轻轻和一位有头衔的女士结了婚,于是他成了勋爵。而那个从铁门里走出来的戴假发的法官,你看见了吗?他就是之前的嘟嘟。还有那个长了胡子的、不会给自己孩子讲故事的男人,他是曾经的约翰。
>> 妈妈,你现在为什么不能飞了呢?”
“因为我长大了,宝贝。人长大后,就忘记怎么飞了。”
“为什么人们会忘记?”
“因为人们不再快乐、单纯、无忧无虑了,只有快乐、单纯、无忧无虑的人才能飞。”
◆ 彼得·潘
>> 而一旦你怀疑自己是否能飞,你就永远也飞不起来了。鸟能飞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它们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能飞。所以说,有信心就会有翅膀。
◆ 译后记
>> 主人公彼得·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居住在仅靠飞行才能抵达的梦幻岛上。他与海盗搏斗,与仙子为伴,在环礁湖中追逐美人鱼,过着刺激的冒险生活。一个世纪以来,正是这种永葆童心的形象令一代代读者心向往之。
>> 胡克船长时刻注意自己的姿态,正是想树立起某种不朽的形象,来对抗必然逝去的生命。而彼得呢,他永远停留在当下,未来不是一支一旦射出就无法回头的箭,而是扁平的面,生命毫无终结的压力。
>> 美国心理学家丹·凯利甚至用“彼得·潘综合症”命名了现代社会中成年男性心智不成熟的现象。他们渴望爱与关注,却害怕被碰触;拥有充沛的感情,却无法准确地表达;他们孤独、焦虑,热衷以幻想而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自己的问题,也总是无法处理好与女性的关系。但在好莱坞和百老汇那里,他则被塑造成儿童时代浪漫与勇敢的象征,与美人鱼、印第安人和仙子们结伴而行,反抗可恶的海盗头子。
>> 在《彼得·潘》故事的结尾,温蒂长大了。彼得来找她,她在火炉边缩成一团,“既无助又羞愧”。这真是一个准确的描述,她无助且羞愧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因为她不再有沸腾的勇气,浪漫的幻想,和全然投入且毫无功利心的游戏精神而羞愧?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温蒂如此,我们亦如此。
>> 那个叫彼得·潘的小人儿永远留在了童年。他不会死亡,也不会有新阶段的生活,可他的代价是遗忘。他忘记了自己曾和海盗打过仗,忘记了每年一次的大扫除,所以他能毫无负担地穿梭于时间之中。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呢?人来往于世上,能留下的只有记忆,化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一丝重量。这或许就是成长的意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