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对“词”的界定主要有哪些观点
外研高英学术 (做有温度、有态度的学术)
中外学者对“词”的界定主要有哪些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词”的?
对于什么是“词”,正如书上所述,有比较多的说法,因为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基本概念,比较难用一句话来给出一个皆大欢喜的定义,所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或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每一位学者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定义,这些具体的定义我们在书上第1—5页可以看到。当然,目前接受度比较高的是Nation(2001)的定义,大家可以去看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也可以看本书第46页的中文框架。该框架将单个词看成由不同成分构成的集合体,如果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将词汇看成一个连续体,或者看成一个词库集合的话,那么我们对词的定义又会不一样。
对教师或研究者来说,学术背景不同,对词的理解和操作也会不一样。例如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新词教学时,一般情况下教师可能更关注新词的发音、词形和基本意义,会将该词的意思和中文进行对比。这种教学行为背后的词汇知识素养可能就是词是由词位+词目组成的单位。如果教师对词汇多一些了解,可能会在课堂上讲解新词时将其有意识地纳入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知识库中,帮助学生构建生词与熟词之间的联结,让新词和熟词发生关系,我造了一个说法,叫做“让新词入旧网”。
当然,如果是做研究,比如进行心理语言学研究,我们需要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词材料,这个时候我们对词的定义,或者说对词的选择标准又会不一样,我们可能会考虑到教学中比较少关注的一些词类特征,如具体性(degree of concreteness)、同源性(cognate)、意象性(imageability)、发音的变异性等。
外研高英学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中外学者对“词”的界定主要有哪些观点
-
一语和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和发展模式是否一致
一语和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和发展模式是否一致?你的观点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首先...
-
词汇能力的常用测量方法有哪些
词汇能力的常用测量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何种测量目的? 在书上第37—42页,我们大概列举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