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记
《江村经济(未名社科·大学经典)》 费孝通 34个笔记 ◆ 第十二章 蚕丝业 >> 社员对投票制度完全不熟悉,他们也未想过行使投票的权利来管理工厂。他们只关心以利润形式分给他们的实际利益, ◆ 第十五章 资金 2023/1/3 发表想法 民国时期的小农经济,仍然具有很强的半自给自足特点。 >> 收入指家庭的全部产品。它可以转换为钱,也可以不转换为钱。 >> 村里每家的生产量,相差不大,因为这种群体的大小,大致相仿,生产技术亦基本相同。它们的消费量也有一致性(第七章第1节)。除个别情况有特殊原因外,其财产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占有制问题。 2023/1/3 发表想法 农村的土地是一只不停下蛋的老母鸡,只不过农民作为“雇员”存在,老母鸡的产品“鸡蛋”大部分被城镇的地主(食利阶层)拿走。 >> 土地占有制的这种情况导致了每年大量财富从村里外流到城镇,以及村中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 >> 农民储藏的货物或金钱首先是用作储备以对付经常发生的灾难,其次是供昂贵的礼节性开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繁重的礼节或当地群体定期的宗教集会实际上是农村地区所积蓄的财富的重要出路。在礼节性场合,炫耀财富的思想替代了勤俭节约。在丧葬、结婚聘礼、嫁妆、宴席等方面,特别是举行村际游行时,财富挥霍严重(第七章第7节)。 2023/1/3 发表想法 讲过的一笔带过,一目了然,惜字如金。就是不废话,现在写文章必须学 >> 我已经描述过村民是怎样推迟婚期、暂停每年的团聚、缩减礼仪性开支等情况。 积蓄减少造成了对外界资 2023/1/3 发表想法 《跨越经济的社区》里面提到浙江有关的做法,很相似 >> 互助会是集体储蓄和借贷的机构,由若干会员组成,为时若干年。会员每年相聚数次。每次聚会时存一份款。各会员存的总数,由一个会员收集借用。每一个会员轮流收集使用存款。第一个收集人即组织者。 >> 互助会是集体储蓄和借贷的机构,由若干会员组成,为时若干年。会员每年相聚数次。每次聚会时存一份款。各会员存的总数,由一个会员收集借用。每一个会员轮流收集使用存款。第一个收集人即组织者。 >> 投资的机会有限,借一笔款并付利息,可能是不经济的。此外,由于收钱时间不定,收款人可能难以把收来的钱用于最适当的需要。所以组织者对会员不能只强调他们在经济上会得到什么好处,而必须说他自己需要经济上的帮助 >> 在我看来,城里人和村民的关系主要是经济性质的。 >> 但就整体来看,城里人和农民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密切,不足以保持一个在经济上互相补贴或互助会的系统。当村民需要外界资助时,他们通常只得求助于借米和高利贷系统 2023/1/3 发表想法 中间商赚差价,哪里都有他 >> 村民通过航船出售稻米给城镇的米行。米行与航船主联系,而不是与真正的生产者联系的。 >> 航船主代表他的顾客向米行借米,并保证新米上市后归还。他的保证是可靠的,因为借米人生产的米将通过他出售。 >> 这是一种比较新的信贷系统。它尚未超出借米的范围。但用同样的原则,这种系统可逐步扩展至通过米行和丝行变成银行来出借钱,作为对收购产品的预先支付。这种产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且是可以预计的。 >> 结果城镇里便出现了一种职业放债者。职业放债者以很高的利息借钱给农民。这种传统制度,我们可称之为高利贷。 >> 因此,如10月份借7元钱,到第二年4月必须还高利贷者30元。在这五个月中,借债人每月付利息65%。这种借贷办法被称为“桑叶的活钱”。 >> 在前五个月中,人们除了做一些生意外,不从事大的生产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借债人可以向债权人续借贷款,按米计箅。这种方式被称作“换米”。不论市场米价如何,借米的价格为每三蒲式耳5元。借期延续至下一年10月。偿还时按市场最高米价计算,每三蒲式耳约7元。一个人在10月借7元到第二年10月应还48元,利率平均每月53%。 >> 他将把田底所有权移交给债权人。土地价格为每亩30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是一个借债人而是一个永佃农。他每年须付地租(第十一章第4节)而不是利息。 >> 如果我们按巴克对农村土地投资所估计的平均利率8.5%计算[插图],我们发现每亩地值56元。因此,7元钱的贷款一年之后使债权人最终得利为一块价值89元的土地。 >> 不在地主制便是以这种金融制度为基础的(第十一章第4节)。 >> 所以,契约必须用其它手段来实施而不是法律力量。高利贷者雇用他自己的收款人,在借债满期时迫使借债人还债。如果拒绝归还,收款人将使用暴力并拿走或任意损坏东西。 >> 借债人通常无知,不懂得寻求法律保护,社区也不支援他 >> 借债人被逼得毫无办法时,可能在高利贷者家里自尽。高利贷者便面临着鬼魂报复,也会引起公愤而被迫失去债权。这种极端的手段虽然很少使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对防止高利贷者贪得无厌的做法是有效的。 2023/1/3 发表想法 几乎不可能翻身 >> 。向高利贷者借款至少到一定的时候,还可能有一线偿还的希望 >> 租佃的范围可能就说明了高利贷制度的范围。 >> 广义地说,农村问题的根源是手工业的衰落,具体地表现在经济破产并最后集中到土地占有问题上来。 >> 但由于借债人到期后无能力偿还债务,信贷者又不用高利贷者所用的手段来迫使借债人还债,借款利息又小,不足以维持行政管理上的开支。当这笔为数不大的拨款用完后,信贷合作社也就停止发生作用,留下的只是一张写得满满的债单。 ◆ 第十六章 中国的土地问题 >> 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 >> 在这一有限范围内观察的现象无疑是属于局部性质的。但他们也有比较广泛的意义,因为这个村庄同中国绝大多数的其它村子一样,具有共同的过程 2023/1/3 发表想法 农村和农民都是已经卷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 改进产品不仅是一个技术改进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再组织的问题。甚至于这些也还是不够的。农村企业组织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 如果从衰败的家庭手工业解除出来的劳动力能用于其它活动,情况还不至于如此严重。 >> 尚无新的职业代替旧职业,劳力的浪费将意味着家庭收入的进一步减少。 >> 只有经历这场斗争,我们才有希望真正建设起自己的国家。在斗争过程中,土地问题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更加生死攸关的问题。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土地改革,解除农民的痛苦,我们与外国侵略者斗争的胜利才能有保证。 >> 我衷心希望,未来的一代会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称赞我们,正视我们时代的问题。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