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向上帝逃亡
1910年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生命最后时刻离家出走。
在茨威格看来,托尔斯泰是个天才的道德家,他“以残忍的狂热与无情的冷峻,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发掘。他一辈子都在努力通过自我写照达到自我完善,从不停歇,从不满足,从不让艺术流于形式”。这样一种近乎自我折磨的自我审视与描摹,从他19岁就已开始,一直持续到83岁为止。他在50岁左右经历精神危机之后,一直尝试将身上的小我投入到全人类中去,找寻真正的信仰。于是,奔向上帝就成了他必然的选择。
在1910年10月28日清晨,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奔向上帝,奔向真正属于自己的任何地方,奔向注定要去的死亡。最终在一个小站站长简陋的卧室里,他度过了自己的最后光阴,那里的简陋恰恰符合他的最大心愿,因为这意味着他死得高尚纯洁,不带杂质。
【摘抄】
1890年,列夫·托尔斯泰开始写作一本戏剧式自传,这部戏剧是他未完成的遗作,之后以《光在黑暗中发亮》为名出版上演。此部未完成的作品(第一幕就已揭示此点)是对其家庭悲剧最详尽的描写,是对自己有意逃离所做的公开辩白,同时也是对其妻子的致歉,是一部在内心极端矛盾的状态下想获得完美道德平衡的作品。
不管是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当时的1890年,还是十年后的1900年,托尔斯泰都没有找到做决定和决裂的勇气和方式。正是由于缺乏这种意志,这部未完成的作品就这样遗留了下来,以主人公完全不知所措结尾,乞求着向上帝伸出双手,上帝或许能帮助他,终结其内心的矛盾。
1910年10月末,二十五年的漂泊生活终于结束了,危机解除:在几次充满戏剧性的争论过后,托尔斯泰逃脱了,为了寻找那被其视为榜样的伟大死神,那塑造了其庄严命运的死神,他以恰当的方式逃脱了。
细雨初歇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8、英雄的时刻
1849年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临刑前一分钟获得沙皇特赦。 他的这一经历无疑是他一生创作和思...
-
9、跨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1858年美国商人菲尔德成功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 他要告诉世人,世界的改变不仅是由于技术的进...
-
10、向上帝逃亡
-
11、壮志未酬
1912年英国探险队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归途中相继殒命。 最终,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阿蒙森率...
-
12、封闭的列车
1917年列宁从流亡地瑞士重返俄国。 当时德国陷入两线作战,急于给沙皇俄国制造尽可能多的麻烦...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