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解构
哲学文字,在海德格尔和康德学派来看,其真正目的是终结文字。而在德里达来看,文字总是导向更多,更多,乃至更多的文字。” 哲学的特性希望它解决问题,阐明事物性状,或破释疑难,由此以破谬扶正来终止某个领域的文字写作。当然,抱这一希望的不止是哲学一家,任何学科都必须假定它能够解决问题,发现真理,以此在某个领域画一句号。学科的观念,即是某种探查研究的观念,其间文字或将被引人穷途。文学批评家,既惑于阐释之急剧扩散,及只要学术刊物及大学出版社尚存,文字便无以扭转地孕育更多更多文字的前景,常常试图调整文学批评的目标,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以此作为终止文字的途径。所谓批评的真正目的,通常是指原则上可予终了的使命,它们寄希望于能把话说完,由此中止评论过程。事实上,这类破谬扶正的希望,适是驱使批评家写作的动力,即便他们同时也明白写作永远不会将文字引入穷途。矛盾的是,某种阐释越具力度,越有权威意味,生成的文字便也越多。 引自 第二章 解构
2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