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Zophiel (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福利经济学的两个最重要的定理描绘了竞争性市场和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成为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第一定理告诉我们,如果经济是竞争的(并且满足某些其他条件),则它是帕累托效率。 第二定理提出了相反的问题。存在许多帕累托效率分配。例如,我们把财富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第二个人的境况改善了,而第一个人的境况变差了。在财富的再分配之后,如果我们让竞争力量自由发挥,那么我们将获得资源的帕累托效率配置。这种新的配置在许多方面与旧的不同。例如,如果我们从喜欢巧克力冰激凌的人那里取走财富,并给那些喜欢香草冰激凌的人,那么,在新均衡中,香草冰激凌的产量将增加,而巧克力冰激凌的产量将减少。但是在新均衡中,如果没有人的境况变差,就不会有人的境况变好。 我们认为,存在我们想得到的特定分配。例如,假定我们特别关心老年人。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认为,政府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重新分配初始财富。在初始财富再分配之后,通过竞争性市场程序就可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因此,就算我们不喜欢竞争性市场产生的收入分配,我们也无须放弃竞争性市场机制的使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再分配初始财富,然后把剩下的事情都交给竞争性市场。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含义:每一帕累托效率配置都可以利用分权式市场机制来实现。在分权体制中,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生产什么产品、如何生产、谁获得产品)是由无数个组成经济的企业和个人做出的。相反地,在集权式配置机制下,所有这些决策都集中于某一机构——中央计划机构,或作为中央计划者的某一个人手中。当然,没有哪个经济体是完全集权的,尽管前苏联地区和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决策比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集权得多。如今,只有古巴和朝鲜较为强调中央集权。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指出,在可取的收入分配下,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必有一个集经济理论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之所有智慧于一身的中央计划者;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的竞争企业,可以做得和所有可能存在的中央计划者一样好。因此,该定理提供了依赖市场机制的主要理由。换句话说,如果第二定理假定的条件成立,财政学可以仅限于分析政府如何适当地再分配资源。 在理想条件下,竞争性市场为什么会导致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是标准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由于我们关注在有些条件下,竞争性市场为什么不会带来效率,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为什么在理想条件下竞争会带来效率。但在此之前,重要的是强调这些结果就是定理,亦即结论(经济的帕累托效率)出自假设条件的逻辑命题。建设条件反映的是理想的竞争模型:比如,有为数众多的小企业和家庭,但每个都很小,不足以影响价格;所有企业和家庭都掌握了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及其价格的完全信息;没有大气污染,没有水污染。描述经济的这些假设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稳健性——假设条件变化时结论改变的程度,是经济学家争论的两个主题。 引自第46页
371人阅读
Zophiel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帕累托效率与个人主义
帕累托效率标准有一个重要特性需要说明——个人主义。这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它只关心每一个...
-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
外部性内部化
外部性内部化的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形成规模足够大的经济单位,从而使任何行为的大部分后果都...
-
管制
就污染而言,我们要区分两种重要的管制。前面讨论的市场导向机制侧重于污染的数量。企业要多...
> 查看全部3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