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与农民结合
19世纪70年代,“走到人民中去”运动达到了巅峰
斯塔索夫认为自己是将俄罗斯文化带回世界舞台的掌舵人,而画家列宾、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和雕塑家安托科利斯基则是肩负这一重任的三驾马车。
(1)穆索尔斯基的民粹主义理念并非政治或哲学上的概念,而是关于民乐。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与斯塔索夫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开始混迹于贵族酒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成为了一名右翼分子,而是对政治漠不关心,主要欣赏于他们“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2)安托科利斯基也开始脱离斯塔索夫的路线,前往欧洲游历,风格与俄罗斯实用主义和理念先行的民族艺术彻底背道而驰。
(3)列宾创作了著名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托尔斯泰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接受了贵族的精英文化,《战争与和平》就是这一世界的映射。另一方面,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批判精英世界可耻的特权,尝试要靠“自己额头辛勤的汗水”生活。
契诃夫的《农民》一文使得俄国社会卷入了一场讨论风暴。民粹主义者批判其并没有反映农民生活的精神本质。斯拉夫主义者大骂这完全是对俄国的诽谤抹黑。马克思主义者则赞称揭示了资本主义城镇兴起所导致的农村衰落。反动派也喜闻乐见道证明了农民最大的敌人就是农民自己。
33人阅读
哎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1812年的孩子
在1812年的与法战争中,贵族子弟(以托尔斯泰的远方亲戚,谢尔盖·沃尔孔斯基公爵为代表)与...
-
第三章 莫斯科!莫斯科!
在西化主义者和斯拉夫主义者关于俄罗斯文化使命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圣彼得堡...
-
第四章 与农民结合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