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工业化与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并无事先计划,在新建的工厂周围成长的城市也毫无归化可言。
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来到英国调查这些情况,并著书《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书中他写道:人类从未像当时在英国那样地生存。机械化生产使得社会两极分化:拥有工厂的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相对立。
这本书出版后,马克思成为其重要的读者,二人在1848年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就像中产阶级之前对贵族统治的斗争那样,工人也将推翻中产阶级,建立一个共产主义劳动者的国家。
根据理论,工人革命会在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地方首先发生——英国。但是在英国发生的是政治变革,而非工人革命。
起初工人没有投票资格,议会改革运动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但受到法国大革命改革失控的教训),英国的改革暂停了脚步。直到19世纪20年代才重获推进。真实的城镇获得更多代表名额,秘密投票也许也是实现方式之一。对工人来说,改革的首要意义是人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832年,工人大规模游行示威,改革完成了第一步,废除了不存在城镇的代表名额,但没有给到工人选举权。
工人阶级领袖制定了一份政治纲领,包括六点主张:所有男性有普选权;各选区平等;秘密投票;议会成员没有财产资格;议员享有年俸;每年召开议会改选。他们被称为宪章派。
1918年,实现了男子的普通选举权,并给予了部分女性——年满三十岁的选举权。
英国统治者操控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并没有造成政治动荡,英国获得了最为稳定的国家的美名。
=============================
法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纺织业的生产进行了机械化改革,但是煤铁工业未大规模发展。
1789年之后的十年中,各种政体在法国轮番登场。
1789年的革命发展得越民主,也就变得越极权。路易•菲利浦是立宪君主,来自奥尔良公爵家族,和波旁王朝是宗亲。他的父亲支持了1789年革命,被称为“平等的菲利普”。在他的治下更多人拥有了选举权但不包括工人。
1848年推翻他的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选举出的总统是拿破仑的侄子。1870年,他愚蠢地和普鲁士开战,然后成为了俘虏。
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最后一次自行起义,也是最为坚决的一次。
法国从未支持过那些巴黎工人极其目标,工人发起革命,而选举的时候,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总是被说服,去投票支持保护私有财产或者保护教会。
列宁从巴黎公社中总结的教训是:革命者需要冷酷无情,要去夺取权力而不是寻求当权者支持。
===========================
德国的工业革命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发生。它的工业革命一次完成了三步走,包括了第三阶段的化工与电力工业,第二阶段的煤铁工业与第一阶段的纺织业。
德国直到1871年才完成统一,之前唯一日耳曼邦国的是个松散的邦联,在1815年由击败拿破仑的盟国组建。
日耳曼统一之路阻碍重重,各国都珍视自己的独立,即使民族主义力量不断增长,他们仍然热衷于让人民依附于各自的国家。普鲁士和奥地利作为最大的两个日耳曼王国是死对头。
到1848年,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统一方式。当年在巴黎发生的革命,扩散到了欧洲各国,发生了连锁革命。动荡中各个日耳曼国家遴选代表齐聚法兰克福,寻找建立统一日耳曼国家的方式。
他们首先得决定新国家的疆域,如果奥地利被包括在内,很多非日耳曼人也将成为这个国家的成员,于是排除奥地利。
奥托•冯•脾斯麦,从1862年起担任普鲁士国王的首相。1866年,他使奥地利卷入一场战争,并很快让普鲁士成为战胜国。战后,北德意志联邦组成。
随后他通过篡改新闻,让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拿破仑三世(侄子)战败被俘。南部日耳曼国家加入德意志。
这个德意志本质上是一个普鲁士帝国。
普鲁士最初成立时是一个小国,地处如今的波兰境内。它的地主贵族被称作容克,将其性格赋予这个国家:坚决维护自己的统治与秩序,强烈反对自由主义和民主制;自己率军,并以纪律、军役与极高的荣誉感作为军旅生活的理想。那些曾经希望有一个由公民创造和控制的国家的自由主义者,大多接受了陴斯麦创造的这个联盟。
由社会主义者组建的社会民主党在帝国国会逐渐发展壮大,他们永远不会支持陴斯麦。陴斯麦通过法律禁止一切社会主义组织和出版物。但社会主义者仍然被允许当选国会议员。
面对工人阶级的挑战,德国走上了与英国相反的道路。英国允许宪章派集社但不能参选,德国反之。其结果是将社会主义支持者与德国社会割裂开来,他们只能地下活动。
1888年,德国迎来一位新皇帝,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他满怀雄心壮志,和陴斯麦分道扬镳,威廉二世认为反对社会主义应该采取温和的手段,规范工作时间和条件的新法律被通过了。最终陴斯麦辞职。
社会民主党蓬勃发展,在20世纪初已经成为最大的党派,有三分一的德国人支持他们。
英国和法国的政治事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稳定。德国则尚未解决如何在这个国家里安置新兴的工人阶级。
==============================
马克思召开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第二国际”于1889年创立,来自欧洲各个国家的代表和其他一些欧洲之外的成员定期聚会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应对战争,使工人不会为了老板的利益而被屠杀。
列宁认为经济上落后的俄罗斯工业化程度很低,所以不能依靠工人的广泛支持来制止战争。他表示:战争产生的需求会削弱政府,这将使坚定的工人群体有机会进行革命并摧毁资本主义。
1914年8月一战爆发,俄罗斯站在英法一边对抗德奥,随后在战争对人力物力提出的巨大需求下,它成为了第一个在一战压力下崩溃的国家。1917年11月,列宁组织了一场几乎不流血的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前沙皇退位)。
俄国革命是世界史上一次重大事件,因为现在出现了一个以工人名义由共产党统治的大国。他们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不可能成功的地方获得突破。
绿尾巴的芦花鸡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 语言:从两种变几十种
罗马帝国境内有两种通行语言:西边是拉丁语,东边为希腊语,以当今的塞尔维亚为界。 罗马本身...
-
第八章 平民百姓的生活面貌
罗马帝国境内的城市人口只占全民的一成。大城市的面包不是靠陆路用马车运输(容易腐烂),是...
-
第九章 工业化与革命
-
第十章 两次世界大战
陴斯麦塑造德国之后,他希望欧洲保持和平。和德国类似,意大利也是不久前刚刚统一,且走向统...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