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经济
粘性经济
至少在发展中国家,土地不会轻易易手。资本也倾向于保持黏性。[插图]银行家们不仅在削减对经营不善的企业的贷款时行动迟缓,向业绩良好的公司放贷时同样迟缓。原因则非常有趣:许多负责贷款决策的信贷官员,都害怕为不良贷款承担责任。避免这种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做任何新的贷款决定;单纯地做一个橡皮图章为之前的贷款放行,不管别人过去做了什么决定,不管将来别人怎么处理贷款。而既例外又不幸的是,当贷款项目即将成为坏账时,银行家们实际上会给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新贷款以偿还旧贷款,希望能推迟违约,兴许还能因运气的翻转而获益。用银行业的话说,这就是“常青藤”贷款。那么多银行,资产负债表看似完美,却突然一夜之间面临迫在眉睫的灾难,这种“常青藤”贷款就是其引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借贷保持黏性,意味着本应了结痛苦的企业仍不得不苟延残喘。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新兴企业很难筹集资本。而当新兴企业陷入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之中时,因为贷款官员不愿承担新的风险,这种窘境尤为显著。 引自 黏性经济 没有提高的效率
鉴于各种形式的黏性,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当坏消息来临,来自外部的竞争更加激烈时,人们倾向于保持低调,希望问题会自行消失,而不是选择正面应对,调配资源实现最优化的利用。工人被解雇,工资开始下降。企业主的利润遭受重创,贷款被重新评估,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持原状。效率没有提高,和失去保护的行业有关联的人则收入下降。 引自 黏性经济 “创造性破坏没有发生”
36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宁愿留在原地
丧失的流动性 在美国人对国际移民容忍度下降的同时,他们自己的流动性也开始降低。直到20世纪...
-
鼓励移民
拒绝移动 事实上,除非发生天灾人祸,否则大多数穷人更愿意留在家乡,他们根本就没有敲过这些...
-
粘性经济
-
品牌的世界 — 声誉的力量
一个品牌的价值在于能够避开竞争。买方比生产者的富裕程度高得多,这使得卖方或中间商关注质...
-
品牌(声誉)的建立
低期望魔咒与破除 新来者的怀疑也会变成一种自证预言。如果几乎没有人买这辆车,公司会倒闭,...
> 查看全部3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