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海“意象”:豫园的视觉性与地方性
城市意象的形成不仅是城市与人的感知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人和对象物被城市塑造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城市的结果。城市意象的形成,既离不开时空维度的城市,也离不开人的感知、经验和实践。正如豫园成为上海的城市意象,既以其鲜明的视觉性被记录、储存和记忆,又在城市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功能,它成为汇集不同人群的交往空间,也成为各方力量的熔炉,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事件在其间发生,同时也改造重塑着它的面貌。 引自 第二章 上海“意象”:豫园的视觉性与地方性 “城市在其完整的意义上便是一个地理网状物,一个经济组织体,一个制度的过程物,一个社会战斗的舞台,以及一个集合统一体的美学象征物。”意象媒介作为时间性媒介和空间性媒介的结合体,以纪念碑式的实体物质性,在城市的地理和历史文脉中占据一席之地,或因建筑物的视觉性,或因文化的凝聚力,或因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干预,产生具有聚合效应的“向心力”。正如湖心亭一九曲桥的意象特征,以其清晰的视觉、地理、文化的指向性,形成稳定性的“图像之域”,并凝结为豫园作为“媒体一建筑综合体”的城市意象。 引自 第三节 “意象”媒介:豫园与上海地方性
59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再平衡“上海形象”(代序) 顾铮
改革开放后,在上海话语的生产,尤其是视觉符号的征用中,继之而起的是外滩对面的浦东拔地而...
-
第一章 上海“年轮”:河流与城市意义的生成
如果要为“城”与“市”找一个视觉象征物,城墙代表“城”,河流代表“市”。 任何形式的地图...
-
第二章 上海“意象”:豫园的视觉性与地方性
-
第三章 上海“全景”:观念、技术与镜像
照片的取景视角本身就是城市发展进程的体现。不断攀升的高楼代表了上海的高度和速度,不断发...
-
第四章 上海“琐碎”:旧常生活中的“个性”上海
礼俗社会强调自律性;法理社会是他律性社会。生活在上海的人,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遵...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