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建立一个矩阵
(行动者的)两个维度;1行为的可控性;2结果的效价。 观察者的三种评价:鼓励(情绪上是羡慕甚至崇拜),惩罚(情绪上是愤怒或者嫉妒),责任免除(情绪上怜悯) 如果说每个理论都有一个隐喻(认知心理学的“人是计算机”最为著名),归因理论的隐喻便是“人是法庭,而生活是个法官”,我们基于他人行为的结果和原因(来源、可控性和稳定性)决定我们如何对待之
用许多人比较了解的同性恋举例,它的结果被认为效价为负,但对可控性的判断却出现了变化:早期,人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可控的,一个人可以决定自己做个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所以大家对同性恋很愤怒,但心理学(生物学)的发展使人相信,同性恋是不可控的基于基因的(甚至海马也有同性性行为),将产生负面效价的行为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的反感。
156人阅读
李必达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丁真和蔡徐坤为什么会被群嘲
坤坤或丁真被國侽嘲讽其实也反映着普遍的认知规律,即因为不可控因素(颜值)的成功是为社会...
-
可以建立一个矩阵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