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分析论·范畴的先验演绎
概念的先验演绎是指对概念能够先天地和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所作的演绎,而经验性的演绎表明的是一个概念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反思而获得的方式。
范畴作为先天概念的客观有效性的根据在于,经验(按其思维形式)只有通过范畴是可能的,即范畴必然先天地与经验对象相关,只有借助于范畴任何一个经验对象才有可能被思维。
《纯批》第一版这里分为“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部分,但由于许多人认为康德的“主观演绎”具有太重的心理学色彩,并有“贝克莱主观唯心论”之嫌,所以第二版中几乎删除了“主观演绎”。邓晓芒的译本中先排了第二版正文(B版),后面附上了第一版原文(A版)。
先来看第二版的内容:表象的杂多可以通过感性直观的纯形式被给予,但一般杂多的联结却不能通过感官进到我们里面来。因为一切联结都是知性活动、主体的自动行动,康德用综合这个词来称呼它,它是唯一一个不能通过客体给予、而只能由主体自己去完成的表象。
“联结概念除了杂多概念和杂多的综合概念之外,还带有杂多的统一这个概念。联结是杂多的综合统一的表象。”在这里康德区分了三个递进的层次:联结、综合和统一,或者说联结概念的三个层次,相当于第一版先验演绎的三个层次:“直观中领会的综合”、“想象力中再生的综合”及“概念中认定的综合”。
范畴已经以联结作为前提了,概念的统一性必须到更高的地方去寻找,也就是下面要讲到的“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 “统觉”一词是莱布尼茨单子论中的术语,指一切知觉的统摄。康德认为莱布尼茨意义上的“统觉”只是一种“经验性的统觉”,他使用这个词指代一种更高层次的意思,一种纯粹认识论上的先验的意义,即先验自我意识,康德称之为“纯粹统觉”或“本源的统觉”。纯粹统觉就是产生出“我思”表象的那个自我意识,康德在此区分了两个层次,即“统觉的分析的统一”和“统觉的综合的统一”。
“统觉的分析的统一”是指我有意识地用“我”的表象来伴随其他一切表象,但这里还只是一个经验性的“我”;“统觉的综合的统一”就是站在更高处,将所有的表象加以联结或综合,隶属于同一个先验的“我”之下。所以,“统觉的综合的统一”是“统觉的分析的统一”的前提。
按照先验感性论,一切直观的可能性在与感性的关系中的最高原理是:一切直观杂多都从属于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条件;而一切直观的可能性在与知性的关系中的最高原理是:一切直观杂多都从属于统觉的本源-综合的统一的诸条件之下。
知性:一般的说就是认识能力。
什么是认识:被给予的表象与一个客体的确定关系。
什么是客体:在其概念中结合着一个所给予的直观杂多的那种东西。 接下来康德区分了意识的主观统一性和客观统一性。为什么叫客观的?其实包含有“先验的”意思,统觉的先验统一性使一切在直观中给予的杂多都结合在一个客体概念中。而意识的主观统一性只是一个内感官的规定,它把直观的那个杂多经验性地提供给这样一种联结,这是就时间的内容(即内感官中不断流逝的杂多)而言的,而不是就时间作为一种先天直观形式而言的。 在第24节“范畴在一般感官对象上的应用”中,康德区分了“形象的综合”和“智性的综合”,前者是对感性直观杂多的一种先天可能的、必然的综合,后者是在单纯范畴中关于一般直观杂多所想到的、并被叫做知性联结的综合。形象的综合(就它指向)必须与单纯智性的结合不同,而叫做想象力的先验综合。想象力是把一个不在场的对象在直观中表象出来的能力,一种先天地规定感性的能力,康德称它为生产性的想象力,并与再生的想象力区别开。
再来看第一版(包含主观演绎)的内容:各个表象之间并不是相互疏离、相互孤立的,否则也不会有作为各种相比较和相结合的表象之整体而存在的知识产生了。感官能够感受到直观中包含的杂多性,这只是其接受性;接受性必须与自发性相联结才能使知识成为可能,即把一种概观赋予感官。这种自发性就是在一切知识中必然出现的某种三重综合的基础,它们是:
- 直观中领会的综合
每一个直观里面都包含一种杂多,为了从这种杂多中形成直观的统一性(如在空间的表象中那样),有必要将这杂多性贯通并总括。这种直接针对直观的行动就是领会的综合。
2.想象中再生的综合
相继伴随的表象进入某种联结,即使没有对象的在场,这些表象中的一个也根据某种持久的规则造成了内心向另一个的过渡。
3.概念中认定的综合
“概念”这个词包含有这样一个意识,把杂多逐步地结合在一个表象中,先是直观到的东西,然后是再生出来的东西。一切概念的基础就在于先验统觉的号数上的统一性。按康德的定义,先验统觉是一种纯粹的、本源的和不变的意识(统一性),是所有知识的发生、相互结合的基础。它先行于直观的一切材料,且一切对象因为与它相关才成为可能。
本雅明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部分:先验感性论
康德对“感性”的定义是: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能力(接受能力)。借助于...
-
先验逻辑-概念分析论(1)
【导言:先验逻辑的理念】 知识的两个来源: 1.感受表象的能力(对印象的接受性) 2.通过这些...
-
概念分析论·范畴的先验演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