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先于写
芭蕾胖仙女
想读 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
余华和苏童都写过好多少年视角的书,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挺喜欢少年视角,我在这个视角里可以不用长大,可以用少年的灵魂去看世界,一方面作为视角,一方面作为被影响的个体,反映出客观世界的力量。事 少年是半成品,半成年,他有一些真挚的东西,也有一些迷茫的东西,有一些想进入成人世界、快些进入成人世界的欲望。当你变成成人的时候,就发现成人是个特别奇怪的生物,成人世界有时候是个荒谬的所在,但是大家都安之若素,并且逐渐遗忘少年时的自己,似乎成年之前的生活只是个梦。少年进入成人世界我觉得是文学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其实是很好的一种冰水混合物,这个阶段很适合文学的发挥。使用少年视角其实也包含着一种判断,成人世界或者说成人社会,是一个黑森林,大家在不知不觉长大的过程中都会走进那片黑森林,然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孩子。少年的口吻类似于一种招魂,努力复活另一个自己,在文学的世界里再走一遭。 我的小说《跛人》也是在写这样一个题材。这个小说里有个高中生叫刘一朵,高考完刘一朵跟身边的男孩说,我们两个都考得很烂,我们俩逃跑吧,我们去北京,去天安门广场放风筝。那个女孩像是一个引领者一样,引领着这个少年,他俩当然有恋爱关系,不过关系是有点不对等的。这一对少年情侣踏上旅程,那个少年其实本身是犹豫的,远没有女孩坚决。他们上了一个绿皮火车,那绿皮火车就像是通向成人世界的隧道一样。他们上了车,准备到北京去。 车靠站,上来了一个怪人,怪人就跟他们搭讪,讲了一些故事。那个怪人其实代表了成人世界的某种东西,最后怪人站起来,他们才发现这个人少了一条腿,跛人嘛,是残缺的,他是一个残缺的成人世界的形象。在这个时候男孩和女孩就要做一个抉择,就是当成人世界的真相通过这么一个残缺的人带到你面前之后,你还愿不愿意去天安门广场放风筝?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当你发现天安门广场放不了风筝,你还愿不愿去?这个女孩选择去,男孩犹豫了。男孩去上了厕所之后发现女孩不见了,女孩的位置上坐着一个成人女子,其实那是一种心理投射。成人女子恬静地坐在那里,在男孩心里面会投射着他的恋人有一天也会变成这么平静,在激烈的北京生活之后,有可能变得这么平静 一可以说是一种幻觉,也可以说是一种祝福。 引自 读先于写
10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