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的四个阶段
“可与共学”“可与适道”“可与立”“可权”:求学的四步进阶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说:“大家可以在一起学习的,但未必都是来求道的;一些人的确是奔着求道而来的,但未必能够守住道;如果能能够坚守求道,但未必能够懂得权变。”
孔子讲了求学的四步进阶:学、道、立、权,四个境界,层次分明。学是各种学问,道是修行圣人的大道,立是修道而能立定根基,权是推行大道而能通权达变。
通权达变是儒家所追求的境界。樊登老师说,王阳明可以被评价为通权达变。王阳明跟宁王打仗时,伪造公文文书,把宁王骗得一愣一愣的。这叫兵不厌诈,也就是通权达变。
通权达变有一定的限度,要追求通权达变而不逾矩。为了私利弄虚作假,就不是通达权变,而是失去底线。
通权达变的关键是掌握尺度,是很高的境界,是有修为的人才能做到的。
比如我们学习《论语》,第一步是了解它讲了一些什么,就是学习《论语》的文字内容和具体意思解读。
第二步就是要将《论语》智慧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检验。
第三步就是将《论语》的智慧用于个人修行,并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找到幸福的真谛。
第四步就是要将《论语》的精神,进行大量的推广,并灵活应用,让更多的人都来学习和推行《论语》的智慧和精神。为我们的国学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出一份力,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使命感。
常想读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日久见人心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
-
不惑、不忧、不惧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儒家的“三达德”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
求学的四个阶段
-
不为放弃找借口
夫何远之有:一切放弃前行的理由都是借口 9.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
子罕篇第九总结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认为给人生带来最大驱动力的,绝不是利,命和仁是更重要的。当...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