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75-P176
《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p175《第九章 投资与增长》
原文:就生产的组织而言,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是非常糟糕的。生产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水平都相当落后。这既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通病(例如,刚以农村
來的劳动力一般都很难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也有社会主义自身在体制上的问题(例如,投资紧张和持续短缺造成的供应滞后)。因此,组织改进对生产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
5. 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数量增长。这里所使用的“质量”一词就是指日常意义上的质量,如工程师眼中的一台机器或一种材料的质量,消费者所认为的商店里商品的质量。质量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现代化水平、外表、材料和加工的优良程度、耐用性等等。如果生产者想制造出符合上迏各种条件和满足其他使用要求的高质量产品,那么通常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
反之,如果在给定产量要求的情记下,牺牲产品的质量就可以节约资源。
资本主义产权形式和市场协调为改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熊彼
特就曾指出:如果企业家能够以新的和更好的产品占领市场,那么他/她就能够处于优胜者的地位。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取决于微观层面的内部激励,中央计划往往对此无能为力。而在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这种内部激励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各方面的要求都促使经济领导人在质量和数量的杈衡取舍中选择数量指标。前面我们也曾提到过这种数量驱动[7.6]。计划和信
僚直接控制都把数量指标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只要有可能,都是用物理指
数或总量来计算产量,这种非常粗糙的数量衡量根本无法反映出质量上的好坏差别。提高质量只是在官方的宣传中一再出现,但官僚协调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强烈的意愿去执行质量要求。
当然,以辆牲质量为代价取得的数量增长确实为官方统计中显示出的高速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6.服务能力的过度集约使用。尽管也可以把这一点看作第5点的一种特殊情况,但我行认为还是有必要单独列出。更多的居民被挤进了獭窄的住房里,更多的病人被安排到一家医院里,更多的学生被安排到一间教室,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保证基本质量的底线。交通运输和电信的发展根本不受重视,火车和道路拥挤不堪,电话线更是寥寥无几。为了说明服务能力过度
集约使用的情况,表9.5列出了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系统运载状况,差别极为明显。
实现GCZ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财产(权)》P67.
原文:国有企业产权形式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据着“制高点” (Commandtingheights),0这意味着...
-
P23
《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P23《社会主义体制的前奏和原型》 原文:注释:1.如果...
-
P175-P176
-
P141-142
《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 P141-142 原文:从表面上看,生产者每一个产品的价格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