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欧洲人到达了印第安人的国家并征服了它,而不是相反?
欧亚大陆的13种大型哺乳动物,成了欧亚大陆的动物蛋白(肉和奶) 、毛绒和皮革的主要来源,是对人员和货物陆地运输的主要工具,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通过拉犁和提供粪肥)作物增产的保证。
相形之下,美洲只有一种驯养的大型哺乳动物——美洲驼/羊驼,而这种动物也只有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很小地区和邻近的秘鲁沿海地区才有。虽然人们利用它是为了肉、毛绒、皮革和货物运输,但它从不产奶供人消费,从不供人骑乘,从不拉车或拉犁,也从不被用作一种动力源或战争工具。
这就是欧亚大陆社会与印第安社会之间巨大的一组差异之所在。如果不是由于这些动物灭绝了,现代史的进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在植物性粮食生产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不过这方面的差异没有动物性粮食生产方面的差异那样明显罢了。
粮食生产方面的这些差异,构成了欧亚大陆社会与印第安社会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的终极原因。
在由此而产生的实现征服的近似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病菌、技术、政治组织和文字方面的差异。其中与粮食生产方面的差异关系最直接的差异是病菌。
在帮助欧洲征服美洲的一些直接因素中,可与病菌相提并论的是技术的各方面的差距:
第一,金属——开始时是铜,后来是青铜,最后是铁——到1492年止已在所有复杂的欧亚大陆社会被用作工具。
第二,欧亚大陆的军事技术比美洲的军事技术要有效能得多。
第三,欧亚大陆社会在利用动力源运转机械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
其余的值得一提的技术领域是海上运输。
除了在病菌和技术方面的差异外,欧亚大陆社会和印第安社会在政治组织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最后一个需要予以讨论的直接因素是文字。
因此,哥伦布时代的欧亚大陆社会,在粮食生产、病菌、技术(包括武器)、政治组织和文字方面,拥有对印第安社会的巨大优势。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