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普鲁士战争
但是,在维斯瓦河畔,俄罗斯军队仍然坚守在战场上,普鲁士王室带着残余的普军向俄军方向撤去。与此同时,腓特烈·威廉三世有复兴普鲁士精神的迹象。11月21日,腓特烈·威廉三世拒绝了豪格维茨伯爵有关签署一项和平协议的建议,并将伯爵解职。这项和平协议完全由拿破仑拟定,内容包括普鲁士剩余要塞全部投降、普鲁士军队撤到东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三世作为法国的附庸与俄罗斯作战。腓特烈·威廉三世之所以敢于拒绝拿破仑,主要是受到施泰因和哈登贝格坚决抵抗的鼓舞,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兆头。之后战争继续进行。
作为勃兰登堡的新主人,拿破仑率军挺进波兰,在那里,他受到热烈欢迎。拿破仑承诺给予波兰独立,但前提是要波兰人出兵3万。“我想看看你们是不是有资格成为一个国家。”结果证明,拿破仑似乎并不满意波兰人的表现,因为在之后的《提尔西特和约》中,普鲁士占领的波兰领土被割让给了俄罗斯。12月18日,拿破仑进入华沙,他希望法军能在那里休整三个月。但是,在几周内,他不得不又一次上了战场。2月7日在埃劳,本尼格森率领的俄军遏制了拿破仑的进攻势头。埃劳战役后,拿破仑试图引诱普鲁士缔结一个单独的和约,但在哈登贝格的建议下,腓特烈·威廉三世拒绝了拿破仑的提议。相反,通过4月26日签订的《巴滕施泰因条约》,腓特烈·威廉三世巩固了与俄罗斯的联盟,并且努力寻求来自奥地利、英国、北欧诸国的进一步援助。不过在5月24日,拥有坚固防御的但泽堡投降。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重创普军。几天后,俄罗斯请求休战,拿破仑同意了。因为拿破仑已经很快决定了他的下一步行动计划。毕竟,拿破仑的真正敌人不是俄罗斯,也非普鲁士。普鲁士只是意外被打垮而已。如果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愿意和拿破仑联手,那么法国可以和俄罗斯一起瓜分世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