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主要用途混合之必要
感觉这本书从这里开始渐渐的有意思了。
在前文提出了生发多样性的四个条件,我总结为:功能多样、街段关联、建筑混搭、人流密集。后来看了这几节的目录,才知道作者总结为:主要用途混合、小街段、老建筑、密度。
本节表达的意思是,“城区及其尽可能多的内部区域的主要功能,必须多于一个,最好是多于两个。”是为了使全天人流均能保持一定水平,区域内的产业围绕着多个主要功能提供服务和配套。可以想像,某些睡城的情况正是一种反例,不稳定的人流使得商业、公共服务配套等均长期处于较低效的运营状态(瞬时高峰与长期低谷)。“职住平衡”也许是一种解决方案,有空可以看一下。
作者一如既往的对一些情况进行了抨击,比如大规模的市政中心,作者认为功能过于单一,导致人流无法“持续”,从而导致街区的凋敝。从我来看,我去过的很多城市都有几合一的标志性建筑群,比如演艺中心+图书馆+规划馆+……,记得我去的时候基本都还是有一些人的,但是与超级文和友、回民街等等相比确实人流稀疏了不少。两次去过深圳市规划馆(都是平日),展品很有意思、形式也多种多样,人确实有但也确实不多,与他的建筑体量相比几十个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多提一句,去一个城市先逛逛城市规划馆是很不错的选择。博物馆可以后去,但是规划馆先看看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游客”建立对一个城市的基本认识。大多数规划馆都有定时免费的讲解,跟着走一圈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墙裂推荐~
PanHa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六 城市街区的作用
看到这部分从字里行间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是美国”,自由民主的精神贯穿在作者的笔下。她强...
-
七 产生多样性的因素
作者认为: 城市是经济多样性的天然发动机和新企业的天然孵化器,但并不不表明城市只要通过它...
-
八 主要用途混合之必要
-
九至十二 小街段之必要性、老建筑之必要性、密度之必要性、有关多样性的一些神话
总结作者观点如下: 小街段,有利于人流穿插,使街段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而不是因为路程原因,...
-
十三、十四 多样性的自我毁灭、交界真空带的危害
今天读完忽然有点绝望,原来“多样性”这个东西是会“自我毁灭”的……就好像地球有“造山运...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