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论篇、实践篇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出的短波长可见光会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使皮肤微生物群失衡,从而发生痤疮。因此,现代生活方式中一些被定义为压力的状况,包括城市噪声、社会经济压力和光照,都可能会导致痤疮的发生。
葛西健一郎先生在其著作《色斑的治疗》中对此进行过专门论述,原因是所有的色斑(此处指色素增加性色斑)都可以被日晒加重,但是对于任何色斑,日晒都只是加重因素而不是唯一原因,故不能将某一种色斑称为“晒斑”。有些患者本身的色斑不很明显,在旅游、户外活动中接受大量的日晒后,色斑会在短期内变得更加明显,以至于他们产生错觉,以为这些色斑是本次日晒造成的。其实,这些色斑早就存在了,只是被日晒加重后突然更引人注意了而已。
针对功效性化妆品是否有效的困惑,著名的美国皮肤病学家克里格曼博士曾经提出三个经典的问题,即当评估宣称具有有益生理作用的新药妆产品时,需要从三个方面出发:
(1)活性成分能否穿透角质层,并在与其作用机制一致的时间过程中以足够的浓度输送到皮肤中的预期目标层?
(2)活性成分在人体皮肤的靶细胞或组织中是否具有已知的特定生化作用机制?
(3)是否具有已发表的、同行评审的、双盲的、空白对照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功效宣称?
因此,要实现成分的功效,需要根据克利格曼博士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活性成分的递送形式以及临床测试方案予以实现。
4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