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集体行为理论及情感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
从勒庞到布鲁默
勒庞理论核心为心智归一法则(个体是理性的,集体中互相感染渐趋一致,变得越来越非理性,且同类之间英雄主义,对待异类野蛮霸凌);布鲁默循环反应(聚众内谣言的散布和共同愤怒感的形成);特纳:突生规范理论(有些符号性事件和谣言可以引起共鸣而有些不行,节点在于:一个符号性事件以及相伴的谣言能够引起大众的一致反感时,参会围绕这一符号产生共同利益或看法)
斯梅尔塞的加值理论
六个诱因,均为集体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随着六种因素次第具备,可能性随之增加。其中一般化信念最为关键,其形成是一个非理性的过程(不耐心者的冲动)。
包括斯梅尔塞在内的传统理论对集体行为、社会运动和革命参与者的动机理解包含两个假设,一为运动参与者是非理性的,二是情感在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批判者强调整个运动中是完全理性的观点,反而忽视了传统理论中的两个合理内涵:对情感性行为在运动中发挥作用的强调;将社会心理学和微观社会学机制与宏观的社会结构机制连接起来的努力。
赵:理性与激情、宏观以及微观与宏观连接。
社会结构与情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重新重视“情感”的作用。
赵的四个命题(P71-72):公民社会→情感/策略;威权社会→文化(传统文化)。
127人阅读
处安川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社会运动与革命的界定及社会学研究方法
什么是集体行动、社会运动和革命 定义:共同点为制度外,多个个体参加,“对抗政治”;差异点...
-
第二章 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
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逻辑 斯梅尔塞“加值理论”:集体行动、社会运动和革命的产生有六个因素共...
-
第三章 集体行为理论及情感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
-
第四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运动
“特别是社会发展迅速时,社会对既得利益阶层的约束力会减弱,而大众则会对这些既得利益者产...
-
第五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运动
康豪瑟的大众社会理论 i. 一个正常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三层:政治精英-中层组织-民众 ii. 发达的...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