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版的下南洋
同样的时代,同样的大规模海外移民,同样是其文明圈南侧的族群为主导,同样的规模庞大:
在1840—1940年的一个世纪里,大约有800万人从印度前往锡兰,400万人到马来亚,1200万—1500万人前往缅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远远超过一半)在3—7年的时间里回到了印度。这类移动大部分发生在1870年之后,整个家族往来于锡兰;20世纪20年代之前,马来亚和缅甸的移民大多是男性。从印度海外移民的总体情况来看:从1834年有组织的印度移民开始,到1940年,超过90%的印度移民去了锡兰、缅甸和马来亚。简言之,在帝国时代,孟加拉湾地区几乎占了印度移民史的全部篇幅。
143人阅读
Fal Cond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印度版的下南洋
-
印度是英国在东南亚扩张的基本盘
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印度成了印度洋的“节点”,让英国的势力可以往东深入东南亚,向西扩...
-
种植业扩展和饥荒是泰米尔人移民锡兰的主要动因
前往锡兰的移民是泰米尔早期移民传统的延续,建立在地缘、习惯、种姓以及亲属关系的深厚联系...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