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国六朝艺术
六法:
一、“气韵生动”:精神的统一、生命的运动规律(韦利译文),精神共鸣所引起的生机(索柏译文)。 二、“骨法用笔”:骨架方法用笔(韦利译文),用笔的结构性方法(索柏译文)。 三、“应物象形”:在描摹形状时应忠于原物(索柏译文)。 四、“随类赋彩”:施加颜色时,要忠于对象(索柏译文)。 五、“经营位置”:放置元素时,要经过适当安排(索柏译文)。 六、“传移摹写”:应经常模仿古代杰作(坂西志保译文)。 引自 美学的诞生 142 《洛神赋图卷》运用了连环画技巧,当情节需要时,同一个人物可能会多次出现。这种设计应当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的,因为在汉代艺术中几乎找不到它的渊源 引自 山水画的诞生 147 由于南方缺乏佛教造像,我们以前倾向于认为以龙门石刻为代表的风格革命起源于北方,然后逐步向南方传播。然而近年来的发现和研究显示,真实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引自 佛教艺术进入中国 157 陶瓷艺术的花纹形式和雕刻范式多是从金属器中发展而来,而脱离金属则慢慢突出陶瓷自身与众不同的材料特性。
97人阅读
晚Ede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东周和战国时代艺术
它不仅将游牧民屏蔽于外,也有效地将中原人禁锢其中。 这个角度很有意思,也的确如此。 战国...
-
第四章 秦汉艺术
对皇帝的忠诚、对学术的崇尚和对古代的崇敬成为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最基本的指导方针。然而,...
-
第五章 三国六朝艺术
-
第六章 隋唐艺术
采用檐角起翘的形式既有美学因素,也有实用考虑。到6世纪,中国人发现,这种形式的屋顶不仅屋...
-
第七章 五代与两宋艺术
建筑在规模上不及唐代宏大,但是在复杂程度和精巧程度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部严格的建筑...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