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81 社会学习理论
奔跑的Ooolaf (修身养性)
暂停和取消特权,以及积极训练法都比体罚这种管教有用。
许多父母知道,用训斥、扇耳光、打屁股来纠正儿童的错误行为是无效的教育方法。当必须听话时,例如,3岁孩子要跑到大街上去,使用严厉命令或强迫身体控制来限制儿童行为是正当的。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可能使用强迫式的管教。当他们希望实现长期的教育目标时,例如友好地对待别人,就较多地靠温情和说理(Kuczynski,1984)。对待非常严重的违纪行为,如撒谎和盗窃,父母经常把强制性说教和说理结合起来使用(Grusec&Goodnow,1994) 经常使用惩罚只能导致短暂的服从,无助于行为的长期改变。例如, 罗比的父母经常用打骂和叱责来管教他。但一旦父母不在眼前,他马上就会故伎重演。幼儿受到的威胁、暴力控制和体罚越多,他们越可能产生严重持久的心理问题,例如,不能把道德规则内化,抑郁,出现攻击、反社会行为,儿童和青年时期学习成绩不良,成年期出现犯罪行为、加入犯罪团伙和儿童虐待Brezina,1999;Gershoff,2002a;Kochanska,Aksan Nichols,2003)。 引自 第1章 历史、理论和研究方法 / 严厉的惩罚会带来如下严重的消极影响。 父母经常采用体罚对待儿童的攻击行为(HoldColeman,&Schmidt,1995),这种惩罚本身就为攻击行为做出了榜样! ●被严厉管教的儿童会形成长期的个人被威胁感,这使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紧张情绪,而不是别人所需要的同情。 ●经常被惩罚的儿童很快就学会了回避惩罚他的成人,使这个成人很少有机会教孩子学习符合期望的行为。 用严厉惩罚来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只能让成人暂时解脱。长此以往,爱惩罚的成人可能使用更多的惩罚,最后可能逐渐发展成严重的虐待。 ●小时候常被父母体罚的人,长大成人后也较容易承袭这种教育方式(Bower-Russa,Knut-son &Winebarger,2001;Deater-Deckard et al。,2003)。这样,体罚的使用可能会代代相传。 引自 第1章 历史、理论和研究方法 /
187人阅读
奔跑的Ooolaf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276 共情
共情是一个人身上产生与另一个人的相似感受和情绪性反应,但这并不总是导致友好和助人行为。...
-
p260 精神分析观点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害怕惩罚和失去父母的爱是形成良心和道德行为的推动力(Tellings,1999...
-
p281 社会学习理论
-
p295 儿童教养方式
权威型儿童教养方式 (authoritative child-rea-ring style),是最成功的儿童养育方式,表现...
-
p302 幼儿期发展的重要标志
> 查看全部3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