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第八章-爱 情
——纵观人类历史,通常择偶标准和浪漫爱情并无多大关系——
爱情三角理论
1、爱情三角:亲密、激情、承诺的组合(强度由高到低变化)
- 无爱:三者都缺失,随意而泛泛的关系;
- 喜欢:高亲密、低激情、低承诺,友谊的倾向;
- 迷恋:低亲密、高激情、低承诺,一见钟情;
- 空爱:低亲密、低激情、高承诺,燃尽的爱情、包办婚姻;
- 浪漫:高亲密、高激情、低承诺,刹那花火,承诺并非典型特征;
- 相伴:高亲密、低激情、高承诺,双方努力维持深刻长期的友谊,长久而幸福;
- 愚昧:低亲密、高激情、高承诺,闪婚,在迷恋时投入太多;
- 完美:三者具足,理想状态,但是难以长久坚持(主要是激情难以长久);
2、浪漫狂热之爱:爱情里的激情
- 唤醒:正向或负向的唤醒都增强了人们的爱情体验,高度唤醒的兴奋和欢快是浪漫爱情的一部分;
- 思维:浪漫爱情的思维里有一种包含了付出和索取的热切之情,是盲目的、富有想象力、理想化的;
3、相伴之爱:以友谊为基础
- 生理基础:激情(性激素、多巴胺、5羟色胺)和亲密(催产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 充满激情的爱令人彼此成双成对,充满友谊的爱令关系经久不衰;
4、同情之爱:利他主义的关心和关注
- 同理心:同甘同苦、帮助他人的仁慈愿望,能够保护和维系亲密关系;
- 根源于对伴侣优点和缺点更准确的理解上——认识到不足,但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爱恋的风格
1、六种恋爱风格
- 情欲之爱 EROS:外表和色欲,一见钟情——亨伯特的洛丽塔;
- 游戏之爱 LUDUS:爱情是没有约束的游戏——唐璜;
- 友谊之爱 STORGE:友谊以及真实的承诺——杨绛&钱钟书;
- 狂热之爱 MANIA:占有欲、幻想和沉迷——卡门;
- 利他之爱 AGAPE:无偿付出、无私的职责——被嫌弃的松子;
文化和个体差异
1、文化差异
- 浪漫的爱情是普遍的人类经验,浪漫之爱和相伴之爱的差异在各个文化中也很明显;
- 文化的细微差异使得爱情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个体/集体,自我/关系;
2、个体差异:比文化差异更显著
- 依恋类型:和亲密、激情、承诺、关爱几个成分都有关(安全型依恋在4个方面都是正向的,他们能体会到更强烈的浪漫、相伴、同情之爱)——依恋类型的影响如此强烈持久,它表明人们不仅会有不同类型爱情,还会拥有不同类型的爱人;
- 年龄:令多数人更成熟,影响来自年龄本身的差异、关系持续时间的长度、体验过的浪漫程度;
- 性别:总体一致,男性相对更有更为浪漫、更看重激情的态度体验——和演化模型一致;
经过时间的爱情
1、浪漫的爱情难以持久
- 新奇的力量:刚恋爱时的自我扩展、新鲜感、和亲密度同步增加,令人感觉良好;
- 一个基本的事实:结婚之后,促使结婚的幻想和激情逐渐消失,浪漫的爱情会减弱;
- 但,激情比亲密和承诺的变化要更快——人不能永远处在紧张的状态;
2、爱情的未来
- 促使人们结婚的爱情,和促使人们数十年相厮守的爱情,并不一样;
- 爱情策略:享受激情,但不把它作为维持爱情的基础;和伴侣成为好朋友,创造新奇又吸引的共同娱乐,以防止可能的厌倦情绪——平静而深厚的,可能才是幸运的;
107人阅读
♪.爻七.^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亲密关系》第六章-相互依赖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我们和别人交往的过程—— 社会交换 1、奖赏和代价 奖赏:我们与他...
-
《亲密关系》第七章-友 谊
友谊的本质:为何如此重要 1、友谊的属性:紧密的、有价值的奖赏关系 好的友谊虽不如爱情充满...
-
《亲密关系》第八章-爱 情
-
《亲密关系》第九章-性 爱
性态度和行为 1、性态度 对随意性行为的态度:随时代变化、平均性别差异、个体行为影响; 对...
-
《亲密关系》第十章-压力与紧张
——负面事件的出现,表明我们得不到伴侣的爱慕和尊敬—— 感知到的价值关系 1、接纳和拒绝 ...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