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 第1章 开始拍照之前,你需要先弄明白这些
>> 在现实生活中,你就是你,但是在照片里,你可以是文艺的、复古的、帅气的,可以是这样的、那样的。
>> 其实摄影本来就应该是全天候、全年候,任何时间、任何季节、任何地点都可以做的,只要摄影师有足够的准备和技巧,就可以拍出美好的照片。
>> 如果摄影遇到瓶颈,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摄影技术妨碍了你的提高,而是你的审美水平所致。所以这时候需要做的仅仅是放下相机,多看看其他摄影师的作品,看看世界名画,看看经典电影,这对审美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
>> 从商业角度来讲,客户选择一位摄影师,其实选择的并不是摄影师的作品,而是选择摄影师的审美。摄影师以往的每一幅作品,即使你再喜欢,也无法复制出一模一样的。所以,你应选择相信摄影师的审美,相信他或她会为你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回忆。
>> 人类的知识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也被称为编码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文字、公式、图表加以描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在我的理解中,则是指一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
>> 一张能吸引人的人像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有摄影师自己的审美和想法,这也是决定你的照片是否拥有鲜明风格、区别于同类其他照片的决定性因素。
>> 关于摄影风格,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经历很长一段定义模糊的时间才能确立。自己的风格是日系,还是欧美系,是小清新,还是重口味,或者是其他任何一种风格。从拿起相机的那一天起,到现在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我仍然觉得很难给自己下个定义。
◆ 第2章 成为摄影师的第一步:选择适合你的器材
>> 小广角,f/1.4大光圈,清新人像利器;尤其是在空间不够大的情况下,35mm可以兼顾环境。
>> 50mm镜头接近人眼的视角,在一些人看起来比较平庸。而我认为所谓“平庸”不过是“真实”的一种方式,从真实的平庸中发现不平淡才是经典。
>> 属于中长焦的佳能85L镜头被称为“大眼睛”“人像镜皇”,f/1.2的大光圈实现了油润的焦外质感。
>> 摄影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没有任何固定的公式,你可以自由发挥,用不同镜头搭配不同的场景风格,得到不同的效果。
◆ 第3章 图像主体结构——构图
>> 唯美人像的构图可以不用过于精准,但是一定要让人看了感觉均衡而舒适,这里所说的均衡并不是指对称,而是视觉上的一种平衡感
>> 可以让画面的主体沿着其中任意一条横线或竖线延伸,也可以将主体放置于10~13这4个点的任意一个上。
>> 九宫格构图法不仅适用于大场景的拍摄,在拍摄人物特写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在人物特写中,可以选择人眼作为主体,构图时将距离镜头比较近的人眼放在交叉点上,将手部或其他道具放在另一个交叉点上,让构图平衡舒适而不单调。
>> 三角形构图在风光拍摄中是经常用到的。三角形可以是等边、等腰或者斜三角形。一般情况下,斜三角形的运用会多一些,因为它更加灵活。
>> 单眼中心法,就是在构图的时候,把主体人物的一只眼睛作为画面的重点,让观众的视线被照片中的眼睛所吸引,其他部分轻描淡写地略过即可。
>> 除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之外,还可以有局部,和对环境的交代。组图中各种景别的搭配使用,可以让照片更有节奏感和故事性。
>> 人物倒像: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眼无法识别倒像的人物的五官是否符合美的比例,当我们看到一张倒像的人物照片的时候,五官和表情会被我们忽略,即使照片中的人五官不精致、表情不自然,也会被忽略掉。
>> 旅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景点人多,很难等到画面中没有其他路人的时机,这时可以尝试把路人也当作是前景,大光圈把路人虚化,后期再做适当的动感模糊处理
>> 新手在拍摄时可以尝试同一个场景多拍几张不同的构图,后期再去考虑和选择最优的一张。
◆ 第4章 图像视觉表达——色彩
>> 不同色彩的运用,可以带来冷暖、轻重、软硬等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然而色彩本身并不具备不同特征,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 在各种对比色当中,黄、蓝对比是我使用最多的,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能给人明快而深远的感觉
>> 深棕色、棕黄色、米黄色、肉粉色,这几个颜色的都属于暖色系,明度和色相稍有不同。这样的同色系搭配,在摄影当中也经常被用到,这种配色方式简单易行,不容易出现差错
>> 绿色、紫色、黄色这三种颜色并不属于同色系也不完全是对比色,但是搭配在一起视觉效果和谐。
>> 人的肤色也有冷、暖之分,化妆应该根据肤色来选择适合的粉底、眼影和唇彩的颜色。
◆ 第5章 图像氛围渲染——用光
>> 上午8点~11点,下午2点~5点,阳光照明强度比较稳定,能较好地表现地面景物的轮廓、立体形态和质感。在摄影中,这段时间称为正常照明时刻。
>> 白色的反光效果柔和,银色反光效果明显,黑色可以起到轻微吸光的作用,用于加大画面光比。
>> 眼神光是指周围的明亮物反射到瞳孔上所形成的亮斑。所以要有眼神光,首先人物面前或者侧面要有明显的明亮物体。
>> 眼神光的来源可以是自然光源,比如窗口,也可以是由人为的补光形成,比如摄影灯、反光板等。
眼睛中的光斑,在形状、大小和位置上总是不同的。例如,室内自然光拍摄时,窗口在模特的左侧,人眼接收到来自方形或者长方形窗口的光线,就会在眼睛里形成扇形的大面积的眼神光。大面积的眼神光可以让眼睛看起来更加柔和。
>> 前侧光和侧逆光是两种唯美人像非常常见的光位,相当于在顺光、侧光和逆光中找到了中间平衡点,画面带有阴影显得人物和景色都会比较立体,但阴影不会过多。
>> 80%以上的照片,都是使用了逆光或者侧逆光的光位。
>> 所谓逆光,就是必须要有光,而且是足够明亮的光源。有光还不够,并不是所有有阳光的天气都适合拍摄逆光。适合唯美逆光的天气需要有充足阳光,空气质量较好
>> 一天当中逆光拍摄以日出或黄昏时段最佳,下午临近傍晚也是适合拍摄的。选择通透、能见度好的天气,太阳落山前一到两小时,是拍摄逆光的黄金时间
>> 每次旅拍初到一个拍摄地,我最先准备的事情,就是上网查找当地、当季的日出日落时间,为了捕捉到最佳的光线,经常天还没亮就开始准备拍摄。
>> 比起技巧,照片更能吸引人的部分是意境和感情,所以并不是所有逆光照片都需要完美的亮部和暗部细节,美好的意境和氛围是更难掌握的。严格来说,一张好看的逆光照片,基本都会是高光部分过曝的。所以在拍摄逆光的时候,补光仅仅是辅助性的,不是必须的。
>> 逆光拍摄时一个很好的增加阴影的办法就是,借助透光物体作为前景,来更好地表现光线带来的唯美视觉。常见的透光物体,如衣服、头发、塑料纸、薄纱等可以当作前景物品。
>> 如果拍摄场地有草地或者矮灌木丛,可以尝试贴近地面的低角度拍摄,镜头的大光圈会使草地虚化,再加上逆光,一片普通的枯黄草地,就可以呈现出一片明亮的光斑效果。
◆ 第6章 服饰、场景和道具的搭配
>> 我有个收藏古董衣帽的爱好。每件古董孤品都曾经在很多年之前,在某个女孩身上绽放过它的光彩。那些精致的刺绣和串珠,微微泛黄的岁月痕迹,有时候不用任何解说,一眼就仿佛能看到它的魅力,每一个细节都仿佛沉默地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我钟爱这种神秘故事感,这些收藏品,也经常成为我创作灵感的来源。思维和灵感从一件维多利亚式的精致衬衫发散开来,就可以带来一组唯美人像。
>> 契合照片主题的服装和妆容会让整个照片脱离随意拍摄的生活照和游客照,上升到人像创作的级别。
>> 人像摄影对服饰的要求并不仅仅局限于好看,更多的是能衬托人的气质,风格也符合拍摄的场景和主题。
>> 但切记全身不要多过4种颜色
>> 淡色的纯色连衣长裙也是百搭款,因为旅拍途中常常很难预知拍摄地的情况,所以我一般选择简单的纯色款,即使拍摄地比较杂乱,也可以搭配
>> 为照片布置场地,可以遵循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规则。先把能想到的相关意象全部添加到场景中,再根据场景、服装的颜色、风格,一一减去,留下最合适的。
◆ 第7章 人物美姿情绪引导
>> 不管你的拍摄对象是谁,很重要的一点是,第一印象。所以当你也开始拍摄人像,不要急着举起相机,不要把自己设定在一个摄影师的位置,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与你的拍摄对象平等地交流,从生活化的话题开始,比如天气、美食、旅游,而不是一开始就说:我们今天要拍摄的主题是……
>> 即使你是女摄影师,也需要在做有肢体接触的动作(如帮助对方整理头发或衣物)之前征得同意。在对方感到舒适放松的时候,就会有更多自然的神情流露出来。
>> 每个女孩子都有她独特的性格和气质。摄影师需要做的更多是引导而并不是重新塑造
>> 如果不够放松,我会先尝试拍一些不看镜头的照片,因为很多人直视镜头时会紧张,或者眼神不够到位。肢体动作不自然,可以借助道具调整,例如手里拿着一束花,就不会不知道手放哪里好了。
>> 你要记得,寻找新的动人瞬间,总要比一次次复制同样的动作和光影来的更加有意义。
◆ 第8章 “像”由心生
>> 摄影是一个综合科目,景、人、器材、后期等综合作用力共同的结果,单纯提高其中某一项,并不能提高整体水平,因此摄影师需要平和的心态,需要学会长期积累和沉淀。
>> 也许你的努力不会马上得到成果,但是你要时刻记得,现在你所有沉默的付出,终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蜕变成最强烈的呐喊声。
>> 如果你拍摄的是专业模特,你为他或她拍下的照片,仅仅是他或她的千百张照片之一。但是如果你拍的是普通人,那么这些照片,很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美的时刻之一了。
◆ 第9章 人像摄影后期技法
>> 后期的目的是润色修饰,而不是把照片做巨大的改动。后期的成片色调,都是建立在原图色调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原片前期的色调方向就不明确,以写真类人像的后期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 第11章 写在最后的话
>> 行走万里,脚步终要回归平凡。旅行是为了从他乡回来之后,更好地去面对那些平淡如水的日子。而摄影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加入摄影师主观感受的记录方式,你会发现摄影也渐渐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影响着你的思维和生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