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现代化、技术革命与控制论》(七)
Minorz (没有一种爱可以在自由之上)
在读 工程控制论(上、下册)
但所有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有这些技术革命都直接与控制论联在一起。控制论的发生可以追朔到电力驱动技术,即电力技术革命;而控制论的成长则同当代几项技术革命分不开的。可以预言,控制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同我们以上论述的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紧密相配合。让我们看一看几十年来的历史。 一九四四年那一台名叫 MARK-1 的大型继电器式计算机,一九四五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那台采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的 ENIAC 电子计算机都出现在控制论完全形成之前。但是,用替续的开关装置和用二进制作为电子计算机设计的最合适基础,完全是受惠于从一九四二年前后开始的控制论思想的发展:人的神经系统在做计算工作时,作为计算元件的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实质上可以看作只具有两种动作状态的替续器。工程控制论出现以后,已日益深刻地被应用于指导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例如,能够记住主题并把以后接受的信息同这个主题联系起来的智能终端,能够识别语言波形、完全按照声音来操作的计算机,能够直接把图象转变为数字信息存储、处理的计算机,以及具有一定自学习、自组织功能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心脏的机器智能等等,都是按照控制论原理来革新电子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一些新发展。工程控制论正在推动电子计算机技术革命的深入。这样一个现实已经来到了人类的面前:由电子计算机和机器智能装备起来的人,已经成为更有作为,更高超的人。 工程控制论在其成形的时候,就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虽然,作为现代火箭技术和航天技术萌芽的 V-2 火箭在控制论诞生之前好几年就出现了,但是,同应用工程控制论所实现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制导枝术比较起来,V-2的机电式制导系统实在是太原始了。法西斯德国向伦敦发射了二千枚这种射程三百公里的火箭,只有一千二百三十枚落入市区,这其中又仅只有半数落在距目标中心十三公里的范围之内。而现代制导技术可以达到这样的成就:射程一万公里的洲际导弹弹头落点圆公算偏差在三十米以内;“海盗号”航天飞行器在远距地球七千万公里之遥的火星实现了准确的软着陆。各种人造地球卫星、行星探测器、运载火箭以及航天飞机,都是高度自动化机器。航天遥测、航天遥控、航天遥感,还有航天测控信息的远距离传递,都是工程控制论在航天技术革命发展过程中建立的里程碑。 高精度、高可靠性自动调节、自动控制和自动监测系统,对核能技术的发展极具重要性。在核电站发展的早期,一般采用常规的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和仪表。一九六三年,在核电站调节、控制与监测工作中首次引用了电子计算机控制,并获得了很大成功;到六十年代末期,电子计算机控制已在核电站上广泛应用。全面采用电子计算机监视和控制,是当前核电站技术发展的显著特征。现代电力网建设,要求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能随电网负荷的变动而自动调整功率输出,只有应用多变量最优控制以及能预测控制变量的前馈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控制论的对象是系统。所谓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织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有小系统,有大系统,也有把一个国家作为对象的巨系统;有工程的系统,有生物体的系统,也有既非工程的,也非生物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系统需要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材料和信息,也需要对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生物系统的组织是一种自组织,能够根据环境的某些变化来重新组织自己的运动的工程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 在工程系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一类新的工程技术,即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各类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各类系统工程的共同理论基础是运筹学。但控制论研究系统各个构成部分如何进行组织,以便实现系统的稳定和有目的的行动,所以系统工程又与控制论有关。这就扩大了控制论概念的影响。
87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