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很多人写字依附于某种强制性的写法,这是不对的。某个老师教你具体某个笔画、某个字要这么写,诸如此类都是死法,活的法存在于相对模糊的概念之中。另外,就存在于自己的心里,还有对传统笔墨综合的感受。或许每个人感受各不相同,但只要有自己的道理,都行得通。活的法作用在风格上,既能写成温柔秀媚,也能写出宽博奔放。但为什么说大书法家能写得秀媚却不甜俗、奔放但也不粗野?褚遂良的字这么妖娆,徐渭的字这么火爆,却同样令人信服,这就是各类风格跨度之间的神奇魅力。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年轻时就放开手脚炫技,卖弄各种技巧,过了这个阶段,自然会归于平淡。审美亦然,就比如学《兰亭序》,大家会学冯承素的摹本,因为它代表年轻人所喜欢的气质,锋芒毕露,跌宕起伏,每个动作如同在炫酷的舞动。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会移情虞世南或者褚遂良的临本,我现在最中意的是刻本《定武兰亭》,它已然看不出锋芒,却散发着一股琢磨不透的老劲。可见人的审美情趣是会变化的。 书法就是通过笔墨形式,以它作为载体来修炼人性,在笔墨游戏当中,经过不断练习,慢慢合而为一。书法进步了,人的品行也随之提高了。同样,人的品德好了,字的格调就会变高。所以古代人说写好字必须先做好人,人的格调不高,字永远就不高。但是什么叫人的格调,这点要求我们自己在人情世故和学问读书中去体悟。如果做人的道理领悟了,字的格调就高了,反之,领悟了书法的高格调,那么做人的格调也差不到哪去。这才是最理想的艺术人生化,是良性的互动过程。所以需要从学习的过程建立自己的审美理想、建立宏观的学习方式,然后落实到笔墨语言和精微的技法上面。 为什么学书法?学书法是为了什么?书法附着了太多功能,学好了会有名利,但这是外在的。从内在的角度来说书法与我们自身的关系,书法对个人有怎么样的影响?除了知识的层面外,就是道理的层面,即学问、做人的某些道理。书法专业的学习,只有打通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才能达到放松的状态。纵然打通的过程有绞尽脑汁的痛苦,有灵魂的挣扎。但是,始终要保有一种玩的心态。我始终强调书法的核心是自由的、活泼的。 引自第36页
7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