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凡是一个事物用言语表达得过于清楚的时候,会让读者失去本能的感悟。魏晋以前人们认识书法史是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是自然感受到的一些意象。用混沌的方式去感悟书法的时候往往创造出来的书法是最好的,而到了明清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以中侧锋分析书法的时候,书法却在走向衰落。 笔法语言是无能的 因此,看待书法的某些概念时,同时须带有批判的眼光。书法一旦囿于某些人所深信不疑的概念法则时,就会阻碍我们另外一个渠道的感悟能力。学生会经常问我一些莫名其妙的技法问题,我也答不上来。如果我们一味钻进这种概念里,就会纠结于此,这就是语言所带来的障碍,所以西方很多人提出“语言是无能的”。书法艺术本身就是言不能达其意的,书法凭借立象而尽意,我们尽可能从象里去感知,而不需要借用太多的语言词汇。 谈笔法的时候,我不太关注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我会观察笔画的形状,去发现并捕捉奇异的地方。不管是中锋还是侧锋,在书写时都必不可少。我们要打破几个概念一“中锋”“侧锋”“藏锋”,这些是明清人提出的概念,所以他们学唐楷在思维上受到这些概念的禁锢,写出来便僵化掉了,远不是唐代的味道。当概念越具体越固定,书法就越接近于灭亡。原生态的书法是非常活泼多元的,一且被概念所限制,就很难挣脱。初学书法的时候,如果肩蒙老师灌输了很多教条,那么这些教条就是陷阱,如果没有觉醒的话,就会永远受困。 引自第41页
8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