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英国外相乔治·坎宁(George Canning)向美国提议共同采取行动以阻止神圣联盟插手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他的目标是不论西班牙的局势如何,切不可让某个欧洲强权控制了拉丁美洲。坎宁的想法是没有了殖民地的西班牙就不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会使他国打消干预之意或使干预失去意义。 亚当斯明白英国的论点,但不放心英国的动机。当时距一八一年英国占领首都华盛顿还不久,很难让美国肯与过去的母国站在同阵线上。于是他敦促门罗总统作出美国片面的决定,将欧洲殖民主义提弃于美删之外。作母国骏助产生分外收绿 一八二三年宣布的门罗宣言,将隔开美国与欧洲的大西洋当作明确的界限 引自 第二章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 13 直接原因:协助英国对抗神圣同盟,被母国裹挟产生的外交政策
如果说老罗斯福的理念代表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极致,则它可说是由欧洲传统政治原则配合美国本身情形演变而来。他应被视为这样一位总统:在位期间正值美国奠定了美洲的盟主地位后,开始让全世界意识到其实力之时。但美国外交政策思潮并未就此停止,也不可能如此。附和民众的经验而画地自限的领导人注定会停滞不前:超越民众经验的领导人又有不被谅解的风险。不论美国人的经验或价值观,均不足以让美国承粗起老罗斯福赋予她的角色。 引自 第二章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 13 威尔逊的成就令人惊诧。他排斥权力政治,却知道如何感动美国人。学者出身的威尔逊相当晚才进人政坛。他当选是拜共和党内老罗斯福与塔夫脱(Tat)分裂之赐。他领悟出美国孤立主义的习性,堆有诉诸对本身理想自命不凡的国民性才能克服。他先是以积极拥护中立证明他的政府有维持和平的决心,后来却一步步地把走孤立主义的国家带向战争。号召美国参战时他不提自私的国家利益,而是表明美国别无所求,只是为维护原则而战。 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日威尔逊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时,宣示了个人外交理念的要点,即后世所称的威尔逊主义。在他看来,国际秩序的基石在于国际法及国与国之间的信任,而不是均势或各国勾心斗角 引自 第二章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 13 威尔逊把美国推向完全偏离这种想法的层次。他鄙视均势,坚持美国的角色“不在于证明我们的自私,而是我们的伟大”。果真如此则美国便不该独善其身。早在一九一五年,他即已提出史无前例的主张:美国的安全与全人类的安全密不可分。这意味着今后美国有责任对抗任何地区的侵略行动:“由于我们要求依据我们所信奉的权利和自由原则,不受干扰地发展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因此我们厌恶本身不屑于为的侵略行为,不论它来自何方。我们坚持保有安全以执行自己所选择的国家发展路线。还不止于此。我们也要求他人得享同样的待遇。我们对个人自由及国家自由发展的热衷,不限于与切身有关的事件及范围。只要有某个民族想要走独立及民权这艰苦的道路,我们都会有相同的热忱。” 引自 第二章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 13 威尔逊对参战目标说明得最详细的当属十四点原则,这留待第章讨论。他的历史成就在于体认到,若在道德信仰上无法令美国人信服,他们便无法长久支持重大的国际介入行动。 他的失败则在于把历史的悲剧看作反常现象,或归咎于个别领袖人物的短视或罪恶,以及除民意力量或民主体制普及全世界以外,他否认还有其他客观的和平基础。在追求和平的过程中,他要求欧洲国家在思想上或历史上均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它们刚打完仗已国疲民穷之际,从事他所理想之事。 引自 第二章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 13
103人阅读
无复烟火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
第三章 由大一统到势均力敌:黎塞留、威廉一世与皮特
少有政治家能像他一样对历史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黎塞留是瑰国家度之父。他提倡国家至上的观念...
-
第四章 欧洲协调:英国、奥地利与俄罗斯
在处置战败的敌人时,胜利者设计和平方案时,心态必须由获胜所必要的奋战到底的精神,调整到...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