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
- 2023-03-14 16:00:28 浙江
Az.: 前半感悟后半荐书 比较好的一点是 并未简单粗暴地列书单 分享读后感. 而是通过拣取亲子绘本共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结合宝宝的成长情况 以不同的角度作切入点 以动人的笔触 讲述 或者说梳理有关亲子绘本 共读 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想法 挺多真知灼见 可见真诚和读的用心处. 剖析适龄书目选取的问题 培养专注力的方式 步入幻想王国的国土 共读的体悟 阅读绘本的步骤 领读者应有的心态(道德感 自我意识等). 对幼儿父母而言 是多有共鸣和提点意义的.
◈
在他最安静、最敞开心扉的时候引入新故事。那是你们心灵对话的隐秘时间:喝夜奶时;哄睡觉的最后冲刺阶段。那时候他们的心灵是全无防御的,这时候说起新故事,就好像他们的梦境絮语,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时候。
◈
把文中主人公的名字换成孩子的。
◈
让小宝宝停下来凝视书本的第一个魔法,是“找到他们肯定会熟悉和感兴趣的那一页”,这个魔法是“淹没”魔法的基础。在“淹没”魔法里,宝宝们阅读过,并且熟悉的书开始变成向上的阶梯,成为下一步的基石,成为宝宝和你共同走过的路,沿着这条路,你们的拓疆速度开始加快。
◈
绘本默默划分为:生活常识类(最多的是他那些和汽车有关的书),幽默逗趣类(如“洞洞书”系列、大卫·香农系列图书、《有个老婆婆吞了只苍蝇》等),说情话系列(如《我妈妈》《我爸爸》《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端正世界观系列(如《鸭子骑车记》等)。
◈
孩子拥有的绘本就是他最初的美术馆,是浸入他骨髓的美学构成因素。
◈
亲子共读需要把道德评判降到最低。真正自然开阔的心灵不需要是非好坏的羁绊。从这个角度上说,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小猪和狼”系列是那么可贵,它们打破了“狼和恐龙是凶残、恐怖的”这样的童话形象。孩子需要意识到,万物的灵魂都有善的一面,生活是诙谐的,爱会在所有地方取胜——而不仅仅只在好人的心里获得成功。
◈
我非常喜欢这本绘本。作为不敏于行的成年人,面对新事物,我也常常是众多持围观心态的人中的一员。在这本绘本中,作者并没有处理出“鸭子因为骑自行车得了某某冠军”或者“那些腹诽鸭子的动物们自食其果”这样的补偿性结尾。它对孩子明朗的心,和我们这样被层层包裹的心一视同仁地呼唤“一起玩吧”“动起来的人生真有趣”!
◈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书。后来我发现,只要有关“释放”(暗喻自由)、“犯错却得到接纳和爱”的内容,他们都会欢欣鼓舞地接受,大笑,产生共情。
◈
其实,几乎所有好绘本都不说教人生道理。它们津津乐道的多半是一段经历、一个过程、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
◈
所有绘本集合起来,却在告诉孩子:生命有千百条途径,你可以成为一只眼海盗,可以成为撑船摆渡的老伯,可以成为下大雨时咯咯叫的鸡,可以成为专吃月亮倒影的小鱼,可以成为高山上贫穷孤独的孩子,可以成为为吃一只鸡费尽周折浑身伤痕的狐狸……可无论你成为什么,生命充满奇趣,都值得你细细品味。
……
但是,几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很难克制在共读的末了,跟孩子说“你看,这个故事想说的是……最坏的是……妈妈希望你做的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心归根到底充满高高在上的矜持,认为成功的生活是由“自己知道可别人不知道的道理”锻造出来的。但这些道理都不是生命的真相,只是把孩子们一点一点从自由自在的世界里抽离。
◈
在我看来,《田鼠阿佛》不是写阿佛,更多是写李欧·李奥尼心目中的“理想家人”——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放手让他自己去体验世界,去和世界万物交流。让他缓慢地,甚至屡次受挫地,按照自己的历程发现自我,发现美,也发现丑。
◈
我们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多半有个时间和心理底线。也许是半天、一个暑假、开学前的一年,也许是“只要他不给我添乱”“只要他不被人欺负”“提倡天性可以,但他得认同我是权威”。
很少有人能完全放下自我,让孩子按自己的意志享受属于自己的一生。很少有人完全相信“孩子的本性不仅善良,而且聪明、实际,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他们就能成为快乐且富有创造力的人”。
◈
宝宝天生是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
◈
对孩子多使用比喻句。但要让比喻句成为有根之水,恰到好处地湿润他的心,点缀他的幻想王国。
◈
面对——节奏简短重复、逻辑关系简单清晰、富有想象力(非常重要)但能联系到他们所了解的事物——这部分绘本,他们充满令人吃惊的斗志,能一次又一次攀上这些绘本所能及的情感和视野高度,与之共舞。
◈
不用纠结哪本书被“追捧”哪本书被“抨击”。不用纠结共读(乃至教育途中任何随大流)的成与败。任何权威认定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即时的。评判只有一个准则,即孩子的自由和快乐。
◈
实际上,深入探究,这些“失败之书”暗中揭示的是我自大、功利、人云亦云、揠苗助长的内在情绪。
◈
所有孩子能理解的书,都有赖于他所在天地与命运的教化。而所有孩子不懂的书:它们和钱已毫无瓜葛,只和时间达成契约关系。
◈
任何不能鼓舞你和孩子手拉手,大声欢呼着,共同冲向世界和人生的书,无论多么权威、多么美,都是最危险且无力的失——败——之——书。
◈
我很久之后才意识到,在幼年时,我们多么缺乏生命和死亡的教育,以至于等到我们成年、老去后,想到死、想到重病、想到尸体,都和倒霉、肮脏、腐朽等反应联系在一起。没有敬畏,缺乏关爱,无法安详地接受命运。
◈
重要的不是哪个故事值得采信,或什么才无限接近真实的人生,而是:什么人,用什么方式,描述了什么样的世界。不!不!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所有经历与记忆,给你的心留下了什么。
◈
所有绘本——这个世界所有的创作、所有的历史、所有的叙述——对孩子而言都是敞开的,都是他们遇到的“现实故事”。而共读的指向,恰恰是要前进到另一个故事中去,到奇幻的、不屈的、百战百胜的、充满信仰和真谛的王国去。
◈
孩子的专注力培养,要从他们感兴趣、愿意专注的事物开始。
◈
如果孩子通过全景图书搜寻关(米尼是在一周岁十个月到一周岁十一个月左右时),你们就可以放手做、经常做“城市搜寻”了。具体方法就是站在某个地方,观察人群、观察景物、观察海报、观察霓虹灯……提出你的搜寻要求——孩子会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
◈
如《小金鱼逃走了》《黄色的……是蝴蝶》《宝宝创意大发现》,开始显得非常重要。孩子开始面临更大的考验:事物会经常改变颜色、形状,哪怕一堆相同的事物,细节也不尽相同。这个阶段会比之前的阶段更难,尤其对未满两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会隐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孩子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成功。(一开始还会屡遭失败。)
◈
寻找,要回到生活里,长期坚持不懈地向孩子描述实物(手套、牙刷、保险杠、方向盘……),让孩子感受它们的颜色、形状、温度、棱角,这样的努力会在搜寻中显见成果。
◈
大家也可以找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否定句。搜索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如果孩子没有如愿与目标相逢,却因此得以发现另外的天地,也是美事。充满鼓励而决不气馁的寻找,是非常重要的爱的表达。
◈
亲子共读的目的地,是幻想王国。
亲子共读中推崇的最大魔法应该是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缔造世界与心灵最根本的作用力。
和孩子共读这些有“幻想场”的绘本是非常必要的。
1.它为孩子们提供了“延展性描述幻想事物”的叙述范本。 2.共读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共读的方法:
-“多使用比喻句” - 可以“演” - 引导式提问 “我想听听你怎么想的……” - 不谈论宗教 不牵涉道德判断
## 如何和孩子共建幻想王国
父母不该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某些“专家”,希望“专家”能说出让育儿过程一帆风顺的话,从而放弃本该和孩子一起承担的失败、挫折和停滞。如果你对“专家”过分怀抱希望,就不可能从内心真正理解孩子所处的境地。
◈
在到达所向往的亲子共读的“自由”之前,首先必须自己承担责任。
◈
所以,查考所有资料,再用自己的直觉和信心为孩子制订个人阅读计划——哪怕错漏百出,都是你的权力和爱。不要把责任推诿给任何“专家”或组织。这意味着父母从一开始就甘愿处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附属地位,甘愿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和可靠性存疑的他人。
请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骑鲸之旅最珍贵的自由自在。
## 一本书的阅读步骤
- 第一次阅读 快速过一遍 有个大概印象 - 第二次阅读 作为新接纳的绘本 通过「演」+「读」 的方式 重点阅读 让孩子能仔细打量和了解 - 第 N 次阅读 一字一句地读 不多做解释 破坏节奏 - 穿插 解读小朋友不理解的感觉相关的名词 各种动词以及形容词等重点词汇 - 抓住绘本的「魔幻时刻」 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或氛围中领读(比如圣诞 雪天 河边等)
## 『骑鲸之旅』之父母篇
育儿是心灵通往成熟的法门之一。因为渴望爱和被爱,我们有意识地趋近善与美。
◈
1.它是怀抱爱之准备与鼓舞的特殊阅读,目的性更强;2.它是存在于你人生转折阶段的阅读,你将更深刻地感受到“灵魂超越日常琐事”的阅读快感;3.日读日行,学且当下习之,阅读的巨大效用和现实中的投射得以显见。
◈
令人惊奇的是,这时候,我们和孩子所面对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形成自己,如何接受自己。没有什么比初为父母这段时期更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自我是如此不完整。我们不是、也不可能是完美的育儿专家,甚至我们自己都一身毛病,负重沉沉,何德何能引领另一个崭新的生命走向真、善、美?当生命面对困惑时,阅读是自我修正的重要途径。这一行为裹挟着思考、对话和改变,督促你正视内心、确立信念、接受不完美的自我,最后,彻底打开自己。
◈
我们最需要的,不是俯就和指导孩子的童年,而是自己接近童心,再度回归童年
◈
因为爱,父母们没有止步于自己不完美的童年,没有止步于自己的既得权威,没有止步于自己封闭的思想,而是用重塑新世界的信念和旧秩序做着漫长的斗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