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地名的文化意味
get取地名的方法(*๓´╰╯`๓)
地名是人们给某个地方取的名字,包括了音(语音)、形(字面意义)、位(地理实体所在的位置)、类(地理实体的类型)等五个基本要素。为了区别各个不同的地理实体,不同的语言采用不同的构词手段,给予不同的词形。 早期的汉语地名多为单音节词,例如商(商始祖契所居,今河南商丘)豳(周部落发迹之地,今陕西彬县)之类。以后出现了形声字,多用形旁来指代地物的类別,例如山(岗)、氵(溪)、土(坝)、石(碚)、阝(郑)分别代表山体、水体、主体、石体和城邑。 后来,地名专名加地名通名成了地名构词的一般模式。 地名通名是表示地名所指地理实体类型的词,也就是所谓的地名的类概念,往往在后; 地名专名是表示同类地理实体中某一个体的词,缀于地名通名之前。例如太平洋、嘉陵江、海南岛、潼南县等地名中的洋、江、岛、县是地名中的通名,太平、嘉凌、海南、潼南是地名中的专名。 再后米,原来作为通名的词,又转化为专名的组成部分,例如合川区的“川”字(川是河流)、忠州镇的“州”宇(州是过去的一级行政单位)、白市驿的“驿”字(驿是旧时供传通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石桥铺的“铺”字(铺是比驿规模小的驿站) 等等,原来都是通名,如今却成为专名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有的词在地名中原来是专名,后来却转化为通名,如“江”本来是长江的专名,“河〞本来是黄河的专名,以后都演变成为河流的通名。 确实很美呢! (^▽^)
我们听到一个好地名,很可能眼前就会呈现出;一幅美景图画来。例如说到缙云山,就可能想到那山上的天空像绸缎一般美丽的红云;说到黄花园,闭上眼,可能就会看到开着一片黄花的菜园;还有诸如白鹤亭、黄桷垭、烟丽路、玛瑙溪之类,都能给人“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实际上已经透露出地名的文化意味。 重庆地名还可以这么分类呀,学到啦🥳
不同的地名,可能有不同的文化意味。 有的地名,可能蕴涵着某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事件,例如钓鱼城、红岩村、白市驿、打枪坝、直港大道。有的地名,可能反映了某种传统或某种风俗习惯,例如节约街、信义街、鸿恩寺、保节院。 有的地名,可能反映了某个特定的时代或那个特定时代的某种特征。例如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人民路。有的地名,以那个地方的某个特殊的或标志性的建筑来命名,例如解放碑、大礼堂、过街楼、罗汉寺。 有的地名,因为那个地方曾经有过某种故事或传说,例如重庆人耳熟能详的杨柳街、会仙桥、猫儿石、陈家馆。 有的地名,或者与那个地方曾经住过或曾经路过的某个著名人物相关,甚至直接用这样的人物姓名来命名,例如中山路、周公馆、邹容路、沧白路。 有的地名可能得名于那个地方的某种工商业,甚至直接用某个企事业单位的名称来命名,例如打铜街、棉花街、石 灰市、海尔路。 漳州的地名也是如此,比如说瑞京路、台湾路、胜利路、钟法路、芝山路,真有意思!有空我去查查有关漳州地名的书😉
当然,也有的地名,说不上有什么“文化”。 但是,一个城市,往往有成百上千,甚至有成千上万的地名。把这些地名集合起来,你就会感觉到这个城市的地名充满着文化意味。 重庆地名的突出文化特色在于⬇️
从文化意味的角度考察,重庆地名与其他城市不相同的,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地名反映出来的重庆历史。重庆古代属手巴国,巴人给重庆留下了相当多的地名,例如涂山、弹子石、 夫归石、古滩城之类。只说抗战历史。作为抗战时期的首都,蔣委员长驻跸重庆,给重庆留下了不少反映抗战的地名。例如凯旋路、和平路、中兴路、五四路、捍卫路、胜利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都是抗战时期命名的。 其次,重庆的地名往往反映了重庆特有的地势、地形和地貌。 重庆是山城,于是就有山、崖、岩、岗、坪、梁、坝、塝、塆、坎、洞、凼、石、碚之类,地名中也就有了数也数不清的诸如枇杷山、洪崖洞、观音岩、七星岗、杨家坪、蚂蟥粱、李子坝、黄泥塝、土塆、九尺坎、神仙洞、烂泥凼、猫儿石、北碚之类的地名。 重庆又是水城,于是就有江、河、沱、湾、 滩、浩、溪、沟、湖、池、塘、堰、泉之类,地名中也就有了数也数不清的诸如綦江、石马河、唐家沱、打鱼湾、寸滩、龙门浩、黄沙溪、大阳沟、彩云湖、鲤鱼池、二塘、大堰、南泉之类的地名。特别是塝、塆、坎、凼、沱、浩、碚之类,是重庆特有的地貌,或者是重庆人对这些地貌特有的称呼。 最后,重庆地名反映了重庆人的民族和地城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 如今的重庆人以汉族为主体,汉族往往崇拜龙、凤,重庆地名中以龙、凤等词命名的地名也就特别多,望龙门、小龙坎、化龙桥、龙隐路、龙井垮、龙头寺、龙溪镇、龙门浩、龙风桥、凤凰合、凤栖路、凤鸣山、双风桥……重庆还有黔江、彭水、酉阳、秀山、石柱5个士家族或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现已改为区),还有其他几十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分布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总是由当地居民以其语言来命名的。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地名在语法结构、语音、词汇及书写形式等方面都各具特点。在渝东南,诸如 “界”、“盖”之类的地名不少,例如酉阳的南腰界、秀山的川河盖。在士家话中,“界”和“盖”其实是一个音,而且是一个意思,就是指四周都是悬崖的大山,近似于北方的“崮”和“塬”,也与重庆主城区某些称为 “坪”的山相似。地质学上,这样的地貌被称为背斜构造。显然,“界”和“盖”就打上了士家族语言的烙印。
59人阅读
安祁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目录
重庆的地名真的好有特色和渊源呀(。◕ˇ∀ˇ◕) 代序:重庆赋 1地名的玏用 2地名的产...
-
1 地名的功用 和2 地名的产生过程 笔记
第一章 地名的功用 地名的学术含义和范围 地名的学术化描述是——"地名就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
-
3 地名的文化意味
-
4 街道的变迁
街道的社交意义 街道的原义是指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一般是在城市范围内,全路或大部...
-
5 街 、路、巷、村辨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街道也在不断变迁,出现了不同格局、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街道,街道的种类...
> 查看全部1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