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的模糊与不确定|《革命前夕》
法布里奇奥,如果要参与抵抗运动的话,他生得太晚,而假若要加入年轻人的新兴激情中,又嫌生得太早,他是一个态度含糊而犹疑的人;切萨雷是他思想上的导师,也是一样的态度模糊、游移不定;那些年间,意大利的共产党也是如此,帕尔马一即这部影片的发生地的小资产阶级也是如此。简言之,《革命前夕》描绘的就是在一面镜子里会看到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引自 镜中的模糊与不确定 34 我想在《革命前夕》中刻画一个失败者、无能者,他相信自己是个人物,但其实只是无名小卒。在另一个层面上,法里奇奥就是我,正如吉娜、普克、切萨雷都是我一样。拍完片的两年后,我再回首看它时,猛然意识到:我和这些角色在情感上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所有人物都为导演所爱。如果必须拍一部有真正坏人的电影,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去拍。法布里奇奥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身上凝聚着我拍电影时所害怕的东西:我自己的无能,无法成为一个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个问题,我现在仍未解决:对我而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唯一方法,就是坚信物力论,坚信无产阶级和人民的不可思议的生命力,这才是世界上真正的革命力量。我处于这场运动的后方,让自己被拖着走,而不是被推在前面。还需言明的一点是,我希望能含混地表达。重要的是,要直面自己的模棱两可,然后试图战胜它。我的双面性在于,我和电影里的法布里奇奥一样,是个资产阶级。我拍了一些电影,来远离危险,远离我对脆弱、怯懦的恐惧。我离开了这个资产阶级,它因为狡诈、因为预见到了一切从而张开双臂欢迎现实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以更显糟糕。但这种自由主义显然只是它虚伪的面具。 引自 镜中的模糊与不确定 34
143人阅读
批皮痞媲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电影和诗歌中的无尽 3
这世界上许多情况更糟糕、更极端的地区中电影人的结果和过程联系起来,去试验新的语言,面对...
-
镜中的模糊与不确定|《革命前夕》
-
在威尼斯紧握的拳头 128
比我解释得更详细的是《宣言报》的伊达·多米尼燕妮,她徜徉于这部电影的各种观点和资料中,...
-
20230422
历史从真相出发,终结于谎言;而神话从谎言出发,终结于真相。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