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第十总结篇1
这是《论语》的第十篇《乡党》。这一篇,有点特别,以前的篇章,都是以对话的形式为主,这一篇基本没有对话,主要是叙述。
《乡党》记录的只是孔子的日常起居:吃穿言行等。我们要通过孔子的日常起居,看到他行为背后的礼节和心理动机。也更能让我们在心理构建一个鲜活的孔子形象。孔子不再只是我们心里的一名圣人,他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也许我们能从中看到更接地气的孔子。
也许,我们能从孔子的日常起居中,体会到孔子不是只会说,更重要的是用行动上的以身作则来教育他的弟子们。
我把这一章分成两部份来进行总结。
今天是第一篇总结。
一、孔子的日常行为规范。
10.1孔子于乡党,恂(xūn)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pián)言,唯谨尔。
生活中的孔子,温和恭顺,像不会说话的样子。在宗庙里朝廷之上很善于言辞,只是言谈谨慎罢了。(说话的艺术)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如也。君在,踧踖(cùjí)如也,与与如也。
上朝的时候,与比自己官位低的人交谈,显得温和而又快乐;与比自己官位高的人交谈,就显得正直而恭敬。国君在的时候,就显得很不安,但又仪态适中。(孔子画像)
10.6君子不以绀緅(gàn 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xiè)服。当暑,袗絺綌(zhěn xì chī),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孔子认为君子不可以用紫色布料来做衣服的领子和袖子,居家时穿的便服,也不能用红色和紫色。夏天,穿粗的或细的麻布单衣时,不能直接穿袗衣出门,如果出门,要罩外请。黑色的外套要配黑色的皮袄;白色的外套要配白色的皮袄;黄色的大衣要配黄色的狐裘。在家穿的棉皮衣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一定要有睡衣,有一身半长。用狐裘做成一个垫子。出了服丧期,身上想戴什么就戴什么。如果不是一定要穿长的礼服,就要把其他的衣服裁短一点。穿黑色的衣服和戴黑色的帽子,则不能去吊丧。大年初一这样重要的时刻,一定要穿着朝服上殿。(穿着打扮)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吃的主食越精越好,吃生肉和生鱼片时,应该切得细一点。饭变味了甚至馊臭了,鱼和肉腐烂了,就不要吃了。食物的颜色太难看或者颜色太奇怪了,也不能吃。闻起来是臭的食物,是不能吃的。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吃饭要按点,没到饭点就不要吃饭。不是按照正规方法割的肉,不吃。没有适当的调味品,不吃。肉虽然多,但吃的量不能超过米饭。只有酒没有限量,但不能喝醉乱性。从小摊上买来的酒和干肉,不吃。无限量供应的红姜,也不能多吃。(食不厌精)
10.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参加国家祭典所分得的祭肉,拿回家以后不要过夜,要在当天吃掉。家里有祭肉,存放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能吃了。(祭肉怎么吃)
10.10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不交谈。(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10.11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即使吃的是粗饭、菜汤,要吃的时候也要祭一祭,并且祭的时候要表情严肃认真。(珍惜每一顿饭)
10.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同本乡人一起宴饮,要等到年长者走后,自己再走。(面对老人)
10.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季康子赠送药时,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这药性不了解,不敢尝。”(面对赠药)
10.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圈失火了。孔子上朝回来听说后问:“伤着人了吗?”不问马。(面对失火)
10.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死了,没有人收殓,孔子说:“丧事就由我来办吧。”(真挚的情谊)
10.23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接受的时候也不拜。(面对礼物)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