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
如果没有舒庞齐这样的首席和像他的团体一样出色的职业四重奏,《“拉苏莫夫斯基”四重奏》的面貌一定会不同——这意味着贝多芬的变革和弦乐四重奏后来的历史也会不一样。这位肥胖、丑陋的小提琴家是贝多芬重新塑造这一体裁的过程中不可取代的合作伙伴。 从另一个角度说,舒庞齐和他的四重奏允许贝多芬在四重奏上任意实验。贝多芬在灵感和激情的爆发中写下了op.59《“拉苏莫夫斯基”》,或许是在1806年4月和11月间,与第四交响曲,可能还有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同时。通过这些四重奏,他试图重复曾在《“英雄”》中对交响曲所做的变革:扩大熟悉的体裁,令其更激进、更丰富、更独特、更个性化。他曾在车尔尼家里拿起莫扎特的A大调四重奏K.464喊道:“这才是真正的音乐!莫扎特在其中向世界宣告:‘看看我能做什么,如果你们准备好的话!’”现在,贝多芬正在向世界展示他能用四重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他并不特别关心世界是否准备好接受。 Op.59中最直接的革命是关于演奏难度的。规模和雄心令它们成为当时最具交响性的四重奏,对演奏者和听众来说都比之前的四重奏更困难,即使这一体裁传统上是以爱乐者为受众的。它们需要等待许多年才逐渐被世界接受,远远超过了贝多芬同时期的许多其他重要作品。作为对比,《“英雄”》只用了几年就深入人心。但这些四重奏迟来的接受并不奇怪。《“拉苏莫夫斯基”》中的热情、激进,以及某些特别古怪之处作为整体令人叹为观止。它们的某些美丽之处也是古怪的。即使贝多芬的内心并非革命者而是激进的改革者,这些作品仍然是对听众前所未有的挑战。 引自 高傲的美 .....................................................................................................384 弦乐四重奏op.59难以被听众接受,这一点太容易理解了,即便对于今天的听众依然如此:我最早喜欢的是贝多芬交响曲,然后是他的钢琴奏鸣曲(我买了3种不同的全集,最后3首钢奏我有更多不同钢琴家的演绎),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也都容易入门,可是弦乐四重奏,除了最早那个op.18之外,其他的都艰深晦涩,几乎没有讨好耳朵的音符。但偏偏是这些作品是划时代的颠覆性作品,艰深是它们的价值标签。
6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