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失去自由吗
没有任何而人是能够离开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VS人的主体性,有不想接受ta所属的社会关系的能力。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社会关系,也可以对既有对社会关系表达不同意见,可以不接受任何社会关系强加在ta身上——这是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起点。当我们有异议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主体性彰显了出来,变成了真实的人。所以人的主体性在于,我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让这些社会关系总和而构成我,这样就必然有一种批判性,普遍低内在于你的精神。
在现有的情况下,要分辨身上有哪些是强制性的不能拒绝的社会关系;我作为一个人,本来有我的主体,可以选择我的社会关系,为什么却有些社会关系是强制性的,我无权拒绝?这种强加在我身上的社会关系是怎么来的?——来源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这一套经济制度要能够运转,就必须仰赖强制规定许多人的社会身份的社会关系。
34人阅读
裴斗那颗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孔德的“三阶段论”和“社会静态学”“社会动力学”
人类社会阶段 1.用神学解释世界 2.用哲学取代神学 3.科学化 从非生物到生物 科学需要足够时间...
-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漏洞
经济恐慌的原因之一:无法偿还的债。资本会产生时间递延,所有的资本都要以支付利息的形式变...
-
12.“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失去自由吗
-
15.“职业无贵贱”只是说说而已
货币独裁用钱来决定人的价值,加上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划分,会使私领域矛盾激烈——被剥夺了阶...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