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从底层开始成长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论语》里,是指最古老的、最早的才叫“先进”。“先进”发展到现代,变成了“最现代化”的意思。这是汉语含义的变化和演化,我们必须放在不同时代来理解。
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野人与君子,是指一个人的出身。出身高贵的人,叫君子;出身寒微的平民百姓,叫作野人。
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孔子说:“先学习了礼乐知识,后来才开始做官,开始在社会上行走的人,是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慢慢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那些从底层慢慢成长起来的人。”
为什么孔子倾向于选择从底层开始做事的人?樊登老师认为,有两个原因:
1.从底层慢慢打拼起来的人,是依靠学习而成长的,因此更懂得学习的价值。
2.他有实践的经验,更加了解民间的疾苦,更具备常识,更接地气。
孔子站在底层年轻人的角度,认为“先进于礼乐”的人更值得被任用,更值得钦佩,要多给这些人机会。
孔子的看法,意味着在任用人才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平民百姓的逆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现在的家长,都想给自己孩子的成长之路铺好一切,不想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但孩子的成长,有许多事,家长是替代不了的。孩子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摸爬滚打,才能慢慢成长,逐渐成熟起来。
孔子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孩子的另一个思路。
一些家庭物质条件很好的家庭,在培养孩子时,也可以尝试将“君子”当成“野人”来培养,给孩子创造一些到底层打拼、磨砺的机会,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台阶走上来,拥有“先进于礼乐,野人也”的状态。
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我们也不要灰心,我们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更懂底层逻辑,也会有许多机会的。
不管出身好坏,都要学会底层逻辑,才能更好的胜任将来的工作。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