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现代性的两大要素:工具理性和个人权利
现代性的两大要素:工具理性和个人权利。
理性包含三个层面的要素:目的、手段(工具)、评价方式。
工具理性不包含目的,不是指一般的目标,而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说,工具理性是指终极关怀(例如对上帝的信仰)与理性(ratio)表现出二元分裂的状态。在二元分裂的结构中,人的终极关怀与他的理性思考互不干扰。工具理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几何式的思维方式。
社会行动分两类,一是个人行动,二是群体组织的行动。个人行动的工具理性化包括以下几方面:选择哪个目标最有利于行动者?行动者有哪些手段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理性的个人会把这些目标和相应的手段科学地列举出来,从中选择最有效率的付诸实行。群体组织和制度的工具理性化则是韦伯所讲的官僚化、科层化。例如把社会组织看成是一部机器,社会管理机构的目标被层层分解,使其效率最大化,以及整体行动不取决于个人,等等。 群体组织行动理性化最典型的例子是欧洲现代军队的兴起。
现代性还包含第二个核心:个人权利为正当性的最终根据。个人权利可以定义为个人的自主性为正当,它可以细分为两层含义:第一,个人是指具有理性的个人,人有权在法律限定下去做他想做的事情;第二,正当并不等同于道德,但却具有道德含义。这里的正当不等于好,也不是善,而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正因为个人权利是社会制度正当性的最终根据,那么每个人把自己的东西自愿地与其他人交换,以增加彼此的利益,当然也是正当的。于是保证交换和分工的市场制度亦是正当的。这就是市场经济为正当与合理的根据。此外,为避免自主的个人发生冲突,每个人交出部分的权利形成公共权力,以管理公共事务。由于公共权力来自每个个人之委托,故人民在不满意时有权更换这种委托。这是民主政治的根据。 工具理性和个人权利这两个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互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组织原则,这就是社会契约论。所谓社会契约论即把所有社会组织看做个人之间契约的产物。
由此,我们得到现代社会组织原则和传统社会的本质差别:组成现代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个人,组织机制是契约(法律也可以归为契约);而传统社会是有机体,为认同某种共同价值(例如宗教或某种终极关怀)的社群,文化和血缘等天然有机的联系比契约在社群结合上起着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说,一旦把个人权利作为正当性最终根据,正当的社会组织再也不是高于个人的有机体,而是为个人服务的大机器,甚至家庭和国家亦变成了一个契约共同体。
契约关系在人类社会一直存在,自古以来它就是市场交易和组织之基础,但在传统社会契约关系只是寄居在社会有机体内部,它不是占主导地位的人际关系。正因为如此,市场经济的扩张是有限度的,当它和社会有机体冲突时,发展就停了下来。现代社会组织蓝图把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于全人类组织都看做契约共同体,就造成市场经济无限扩张的可能性。 引自 第二章现代性的两大要素:工具理性和个人
melod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现代性的两大要素:工具理性和个人权利
-
第三章 现代性的第三要素:立足于个人的民族认同
第三章 现代性的第三要素:立足于个人的民族认同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契约和契约组织,一种是...
-
附录
当我们对任何一项复杂的事物进行整体研究时,寻求终极原因往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对社会这样...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