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sara
在读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 页码:第70页
虽然我从来就不相信美国人宣扬的所谓民主人权宪政法治,相信天下乌鸦一般黑,相信米国不见得比这里好,不过看到自己的观点被血淋淋的事实证实的时候,还是有点震惊。摘抄如下: “杜鲁门接任总统伊始,美国政府就开始酝酿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1946年3月,卸任后的丘吉尔应杜鲁门的邀请来访,在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一篇反苏反共演说——也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这一举动,可以看做是美、英两国决策层对国内舆论的一次试探。演说内容被公布以后,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很多政府官员也纷纷表示不同看法。杜鲁门由此感觉时机尚未成熟,赶紧举行记者招待会,矢口否认自己与丘吉尔的演说有任何关系——按照外交常识,这么敏感的内容,在事前美方不知情是根本不可能的。” “美国民众的这种反应,一方面是源自老百姓最淳朴的感情——就在几年前,两国人民还在并肩抵抗法西斯;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美国民众对苏共、对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的认同。在美国处于大萧条的时候,苏联正在热火朝天地搞五年计划建设,工人阶级获得了最大限度上的平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苏维埃政府提供保障,不存在失业的问题。苏联还从美国大量招聘技术工人,当时苏联使领馆门前常常会有美国人排起长队,等待办理签证。在这种背景下,众多知识分子开始成为左翼人士,《国际歌》成了流行歌曲,某些州的左翼政治力量甚至提出过要从美国独立,搞社会主义共和国。因此,罗斯福新政其实可以看做是当时思想界总体“向左转”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一个顺势而为的举动。” “在思想界越来越趋向于社会主义的同时,为了满足战争的消耗,战时美国的工业体系规模越发膨胀。在战争结束后,美国随即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战后一年的时间里,全美共发生了3.47万次罢工,共有450多万工人走上街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国内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由官方掀起了一场反共政治运动,现在美国的舆论动辄把共产主义和纳粹等同起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当时的美国,上上下下都在“狠批共产主义一闪念”。杜鲁门政府从1947年12月17日起开始对联邦政府、武装部队和国防订货承包商实行所谓“忠诚调查”,到后来,发展到几乎人人都要过筛子的程度。在帕萨迪纳,有个3岁的小女孩要为商店当广告模特,结果她的母亲接到通知书:小姑娘必须签署忠诚宣誓书才能领取报酬。据统计,在“忠诚调查”期间,总共有2000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而到1950年时,美国人口一共才1.5亿。在当时,教社会科学的老师要是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辛辛那提红色棒球队”因为沾上了“红色”,也被迫更改了队名,连参加美国小姐选拔的候选人都必须先陈述她们对马克思的看法。” “到此还没完,这场运动的真正高潮在1950年到1954年。在1950年2月12日林肯诞辰纪念日,威斯康辛州参议院麦卡锡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炮打国务院”的演说。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安排下,麦卡锡参议员从华盛顿飞往西佛吉尼亚的惠林,在俄亥俄县的共和党妇女俱乐部发表了题为“国务院里的共产党”的演讲,声称在他手中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这些人全都是共产党和间谍网的成员”,“国务卿知道名单上这些人都是共产党员,但这些人至今仍在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一时间,美国国内上下都开始抓“叛徒”、抓“特务”。1949年8月苏联原子弹试验成功,紧接着在次年,“洛斯阿拉莫斯”(美国核研究中心的代号)的科技人员挨个接受调查,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成了嫌疑犯而受到迫害,埃塞尔·罗森堡夫妇则在1953年6月19日,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以所谓“原子间谍”的罪名双双送上电椅处决了。” “到1953年4月,麦卡锡在两名年轻助手的协助下,开始为美国设在海外的大使馆藏书目录进行清查。在这次清查中,美国共产党领袖威廉·福斯特、左翼作家白劳德、史沫特莱等75位作家的书籍全部被列为禁书,甚至连施莱辛格和马克吐温的作品也被列入“危险书籍”之列。被剔除的书籍总数有近200万册。在此影响下,美国国内城市和学校的图书馆也被纷纷查禁、焚毁“任何可疑的书籍和杂志”,这基本就是美国版的“焚书坑儒”。美国国务院。国防部、美国之音、美国政府印刷局这些要害部门也没得到安宁,仅1953年一年,麦卡锡的委员会就举行了大小600多次“调查”活动,外加17次电视实况转播的公开听证会。” “到1954年,麦卡锡运动总算是停下来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上下都熬不住了。麦卡锡参议院除了受到“谴责”以外什么事也没有,到1957年因为饮酒过量死了。从为政的策略看,这应该属于一招“矫枉过正”:先做到十二分,再往回退一退,但还能剩下十分。麦卡锡主义被“谴责”了,但美国国内的左翼政治力量在这段时间里遭受了重创,从此一蹶不振。现在所说的美国“左翼”其实应该是右翼当中的“左派”,和当时的左翼不是一个概念。后来到80年代美英带着世界往“右”转,一直到现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和这段历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后话。就当时而言,这其实是美国精英阶层面对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压力,对国内思想进行的一次肃清,说白了就是“防止和平演变”——美国精英层对意识形态安全或者说阶级斗争的关注一直一来从未放松过,就连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还在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相提并论。” 感谢作者细节的描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是统治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都会搞政治运动,肃清思想,排除异己,甚至到荒唐的程度。的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不过在方式方法手段程度上需要多加考虑拿捏得当。这个精细的技术活儿,没人做得来,就连我们以为先进的老美也做不来。想想老美残留的左翼是不是也会回忆过去,感叹当年在哈佛的大好时光没用来读书,全搞群众运动了呢。所以咱们还是要有平常心啊,联想到近日的西红市什么的,有人发言喊口号树标语冲在前面当然是好的,但如果纠结或者愤慨于咱们没有民主法治,不如运用实际运行中的游戏规则在现行框架下努力作出尝试。ps这些个口号理念是否真的值得追求还说不定呢。。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