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论
黑格尔在《大逻辑》中把坏无限又叫作知性的无限,把真正的无限又叫作理性的无限。 他主要是说坏的无限是对无限作了知性的理解,作了形而上学的理解。这种理解老是以为无限是在有限之外的,离开了有限的东西,这是坏的无限的一个特点,这是知性的无限,形而上学的无限,就是无限的东西脱离了有限的东西。 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知性无限老把无限理解成一个终结点。知性无限总以为无限在你所想的遥远以外的一个东西。黑格尔说,这个知性无限老有一个外字不能克服,老有一个外字束缚住你。这个“外”字的意思就是把无限看作在有限之外,就是脱离有限来了解无限。这就是知性的无限的一个特点。所以,知性的无限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把这个无限实际上了解成一个终点。你自己以为没有一个终点,实际上你老是追求一个终结点。我们平常不是老那么想在一万万、一万万零一之外还有一个零二,零二之外还有一个零三。那个零二、零三总是在那个有限之外,以为那是一个终点站,老在追求终点,而实际上那个终点又是追求不到的。可是人们实际上老在追求那个终点这就是知性的无限的矛盾之所在。黑格尔要求我们对无限不要作这样的了解,譬如说,甲推到乙,然后说乙的本性在什么地方,由乙推到丙,由丙又推到另外的彼物。黑格尔实际上是叫我们圆圈式地理解,就是应该由甲推到乙,由此推到彼,然后你从乙要再推回来,就是乙的本质又在于甲。正的本性在反,反的本性不在丙、丁而在于正,那就是合,要回过头来。正、反又回到正,就到了合。而不是由甲推到乙,乙又直线式地推到丁。由甲推到乙之后,从乙又推回来,推到甲,推到自己本身,这就是个圆圈式。黑格尔讲的无限,无限就是讲对立统一,不要把此和彼看作彼此外在的。如果此和彼是外在的,那就此之外必然有彼,彼之外又有另一个彼就是丙,丙之外又有一个彼就是丁,就变成了直线式的推演。而应该把对立面看作构成自己本身的一个不可分离的因素,甲的对立面就是乙,而乙就是甲本身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一个对立面的统一。这样,甲跟乙的关系就不是外在的受限制的关系,不是外在的受束缚的关系。受束缚,就是把别方看作和自己相外的,如果你把别方、把彼那一方看成自己本身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达到了对立统一。这时甲受乙的限制,不是外在的限制,而就是自己受自己的限制。所以,他说真正的无限是自己限制自己,自己规定自己。知性的无限是自己受外在东西的限制,甲受乙的限制,乙受乙以外的东西的限制,这样就可以推到无穷。那么,真正的无限就是自己受自己的限制,因为自己的对方就是自己。这就联系到黑格尔“自我”的观念。他说真正的无限就是自我,因为自我的对方就是我自己,所以我受对方的限制就是受我自己的限制,也就是我自己限制自己。他的真正无限的观念是自己决定自己,因此他的真正的无限观念就是自我。他说最真正的无限就是自我意识,这是黑格尔关于真正无限最核心的意思,就是真正的无限是一个对立面的统一,是一个自我的概念,是一个思维的概念,就是自我意识。这就是他关于真正无限的最核心的思想。 引自 存在论
7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