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00《河岳英灵集》与盛唐诗歌的特征
Summum Bonum🍀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读过 舞马与驯鸢
在唐代留存下来的文献中,唯一提到殷璠的是吴融(龙纪元年[889]进士)《过丹阳》诗中的二条自注。吴融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诗人,他在九世纪末途经丹阳(就在今天江苏南京的下游)时写下了这首诗,此时距离《河岳英灵集》的编纂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这条注写道:“殷文学于此集《英灵》。”不过这条注并没有告诉我们太多信息:“文学”是一个八品(官位共分九品)官职,主要负责地方文书;它也可以是一个敬称,用来称呼有文学才能的士子。如果“文学”在这里指官职,我们可以推测殷璠确实通过了进士考试,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清流”(“pure-stream”)官衔。南宋后期的一个《河岳英灵集》本子就是这么介绍他的:“进士殷璠,丹阳人。”可惜殷璠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任何流传下来的进士名录上。不过后世的丹阳方志都以殷璠为当地名人,所以尽管这些方志没有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殷璠和丹阳的联系是很明确的。更重要的是,《河岳英灵集》不是殷璠编纂的唯一一部或首部诗选集。《新唐书·艺文志》两次提及殷璠编选的《丹阳集》。《丹阳集》只有一卷,收录的都是丹阳当地诗人的作品,不过它并没有完整保存下来。陈尚君辑录并研究了残存的《丹阳集》片段,从中整理出部分入选诗人名单,证实这些诗人都是来自润州地区。他还证明殷璠一定是在开元年间的最后几年,也就是735年到741年之间,编纂了这个集子。《丹阳集》可能是较早(或许是最早)的一部专门选录同一地方诗人作品的诗选集。《河岳英灵集》中的诗人则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它的编纂也比《丹阳集》晚了15到20年。 引自 《河岳英灵集》与盛唐诗歌的特征 唐代,润州丹阳县属江南东道,位于江宁以东、扬州以南。杜牧有《润州二首》,许浑(润州丹阳人)亦有《送王总下第归丹阳》。
6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