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那阅读时总让人浓愁耿耿、难以言喻的(以小说后辈来说,难以模仿的)专属李渝说故事的“体”(如黄锦树说郭松棻的“病体即文体”),“味”与“魂”,核心有一谜面或即是“教养”:生活上的、美学上的、人情世故的贴近权力核心之吉凶征兆判断,对于人事飘萍或变故之静敛,或《踟蹰之谷》里那个经历过中国现代史上诸次大事件,“出于爱国忧国的原因,或陷狱或暗杀了一些人”的情治军官,最后走进山水画里,成为一以绘画重建一静默宇宙的画家……那在历史时空递转更迭而今是昨非的“欲辩已忘言”,李渝或因“因为理解,所以慈悲”,她在招魂“渡引”他们进入故事隧道时,常不只是沈从文黄昏河面上的悲伤与抒情;且奇异地进入一个无比孤独,他们内心的疯魔旅程、疾病的长廊。 引自 107 哥特大教堂与曼陀罗(李渝《待鹤》)
6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