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究竟可怕在哪里?
给我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可是我已经忘了,我没有CD机…… 前段时间,我妹妹听到了这首歌,她问我什么是CD,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会有人不知道CD是什么? 然后,我突然反应过来,她确实没用过,我也很久没用过了,曾经火爆满街的音像店,也早就消失了。 没等我回答这个问题,她就已经自行搜索到了答案,让我失去了一个讲解的机会,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方便,快捷,直接。 这时代的马车早已变成高铁,它太过迅疾,让我这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偶尔都会感觉自己落伍。 这个年纪就开始回忆过往,这种事放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一本《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100件事》去感受一下已经回不去的曾经。 作者帕梅拉·保罗,是纽约时报书评的主编,图书评论的主持人,时代杂志及经济学人杂志撰稿人,有《至少还有书》《枕边书》等著作。 对于本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的评价让我印象很深刻。 「互联网的危险并不在于它让我们失去了什么,而在于他不鼓励我们思考这些失去,当我们因新机器的馈赠而欣喜时,那些失去之物正从记忆的侧门悄然退场。」 看到这句话,我就莫名想起最近卡片相机的火热,不值钱的二手CCD突然一机难求。 当年青一代感叹着它设计美感时,我们这些人却感叹着逝去的回忆突然唤起,时代的眼泪再度登场。 你是否还记得,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那个年代,一家人或一群朋友吃饭时,会面对面聊着最近发生的事或别人的八卦,绝不会一人抱着一个手机低下头不说话。 那时的我会和朋友争论着从没见过的国外某国家的风土人情,如果遇到不了解的事,即使对着胡说八道也没人会发现,想要搞清楚某些专业知识就一定要去问专业的人。 还记得那时的手机能存200条短信,需要精挑细选留下那些更有用的,我们有时需要翻阅一下手写的通讯录才能找到某个人的联系方式,如果能把谁的电话号码背下来,那一定代表着关系足够紧密。 曾经毕业时最火的单品就是同学录,每个人都会在那些同学录上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期待着有朝一日突然打来一个陌生的电话,问一句最近过得怎么样,或直接约出来见面。 从前的一切都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一切都很快,超乎想象的快,即使远隔千里,我也能立刻联系上想要联系的人。 所以再听到那首千里之外,好像也没什么感触,很远吗?坐飞机一个小时就能到。 当然,那种不方便快捷的通讯与交通常常使人悲伤,一句再见也许就是一生不见,如今这样快捷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 只有一点被人忽略,那就是期待感,这几乎就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东西。 我曾经做过一场研究,为什么年轻人沉迷于盲盒,花的钱一样不少,也不一定能买到心仪的东西,可却仍然能乐此不疲。 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买的其实不是盲盒或里面的物品本身,他们买的就是一种期待的感觉,同样的道理就像中年男人沉迷钓鱼,中年女人沉迷网购是一样的。 钓鱼时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上鱼?会上哪种鱼?鱼儿有多大?网购时你也不知道这件东西是否有色差?品质如何? 正是这种不确定的魅力,给予人期待的感觉,就像曾经的人们寄出一封信,每天都可以期待的回信的到来。 在如今这个时代期待感的威力太过巨大,以至于我常常有创业的想法,我敢断言,能掌握期待感的人,就能掌握财富。 所以这本书能带给我的也不只是回忆,也许从中就会发现某个风口,反正即使没有也没什么,至少还能重温一下过往。 说到创业,我还记得有一次和我妹妹聊起新一代的孩子有没有什么觉得生活中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想从中获取灵感。 她思索了一阵子,突然眼前一亮,说手机的电池不太耐用,如果要是能发明出可以更换电池的手机,那就方便多了。 她永远不明白我当时为什么哈哈大笑,还补充着之后可以发明给任何电池充电的装置,然后我给她看了这个东西。 这东西有个霸气的名字,叫万能充电器,她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充电器怎么会长这个样子,可在当年这玩意几乎家家必备。 然后她又出了个主意,说学校里不让带手机,有时候遇到什么事想联系家里人也不行,如果能推出个共享电话绝对行。 我:你说的那个东西早就有了,叫公共电话…… 还有一种是小卖部门口,花五毛钱就可以打一分钟的那种,现在想来,这可比共享单车早了许多。 这些都是曾经最常见的东西,可如今却都消失无踪,当然,消失的不只是这些,还有那个回不去的年代,那是个魔幻的年代,充满了神秘与变革,仿佛一切都是未知的。 对我来说,那个年代最好的地方就在于,那时的人们下班后就是真的下班,可以开始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生活与工作交织,你在家里一样可以进行工作,反而让每天变得很疲惫。 一开始我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最可怕的不是失去本身,而是它不鼓励我们思考这些失去,其实还有个更可怕的地方。 那个听起来遥远到仿佛上一个世纪的过往,距离现在不过就是十来年的光景,这才是互联网时代最可怕的地方,我们的每一天过得都很快,快到不知不觉一年就过去了,仿佛什么都没改变,但仔细想想前两年的生活,才能发现一切都变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开始怀念过往,当我看到某些新闻中,那些老年人面对新兴事物的无能为力时,总会心中一颤,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一天也会这样。 因为,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不只100件事,还有那些没跟上时代的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