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篇城市化进程化什么 第40篇三平方米的金融海啸
第39篇4.23
城市化这篇考虑很前瞻啊!
这种“化”,首先要体现在两种人的思想方面——政府官员与向往成为城市人的青壮农民。 第一种人们,不要认为自己的使命仅仅是建设好省城;要替本省长远思考、规划,意识到将来省与省之间比的,肯定不仅仅是省城如何,而是县城面貌怎样?小镇风格怎样?对于本省甚至外省的农民,具有多大落户吸引力? 第二种人们,也就是当下候鸟般的青壮农民,他们也有必要明了——与其自甘作为大城市的弱等市民生存在它的褶皱里,莫如带着在大都市辛辛苦苦挣的钱,赶快相中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小镇或县城,趁早置下一处房产,以为打工人生未雨绸缪,妥备退路。别看某些小镇现在小, 三十年后也许就是一座美丽县城了;别看某些县城现在不起眼, 三十年后也许就出落得令人刮目而视了。” 引自 城市化进程化什么? ~~~~~~~~~~~~~~~~
第40篇4.23
梁老的故事果然写得更出彩!解读可以各式各样。 一个小小废品回收员也能受到金融海啸的波及,哪怕他没有“投资”任何产品。
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方方面面波及着没有抵御风险能力的人们,尤其是底层人民,一个摔断腿就前功尽弃。
这也是农民来城市打工的一例样本,他们没有根基,没有文化,面对金融危机或者城市快速发展只有“挺”,挺得过越来越好,挺不过就返贫。
政府能做什么?联系上文,让农村的打工人回到自己家乡也有活干有钱赚!不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谁想离开家乡呢?而不离开家乡,有了根基,金融海啸很难压到他们头上。用《列宁在一九一八》里农民的威胁来说就是:“农民的国家。我们没有城市也能活,你们要是不给我们棉布,我们就穿土布,要是不给我们皮靴,我们就穿草鞋。”农民总是不怕饿死的。
根据文章推测写作时间2009年,从2023年来看,网络的发达让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创业,出名的小城市小乡镇多了一座又一座,或许再等14年,一线城市再无阿伟。
46人阅读
夏小优优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31篇低消费,也潇洒
看目录时就对这篇兴趣最高,因为种种自己选择了极简生活,而低消费也是其中一种“生活态度”...
-
第38篇副刊的面孔
4.22 虽然讲的是报的副刊,但现在也可以引申到公众号和网页新闻上,毕竟纸媒的没落也不过是这...
-
第39篇城市化进程化什么 第40篇三平方米的金融海啸
-
第43篇三份提案
4.25 这三份提案,政府工程公开、破败农村的建设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我在2023年的感受是都有...
-
第44篇《世纪大讲堂》演讲:文化与和谐社会
4.26 梁晓声的演讲才是学生应该听的演讲,而不是毒教授们“读书是为了钱”的论调。 或许会被...
> 查看全部3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