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印度的主流思想
元前500年左右,《奥义书》出现,也是一系列宗教经典。《梵书》和《奥义书》对近代欧洲很多重要的哲学家,比如叔本华,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这些文献和它所代表的宗教,都和后来产生的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我们刚刚说过,公元前800年左右,《梵书》开始出现;公元前500年左右,《奥义书》开始出现。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些文献的出现, 离佛教出现、成立的年代已经很近,而这些经典代表的宗教,我们称之为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国教”,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为 主要经典。它的特点是种姓制度。当然,《梵书》和《奥义书》也很重要。 《梨俱吠陀》里有一首歌叫《原人歌》,里面就提到了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它说,原人,也就是最早的这个人,他的嘴产生了婆罗门,胳膊产生了刹帝利。婆罗门是祭祀宗教人士,刹帝利是武士。而从原人的腿,产生了吠舍,指农民、商人。从原人的脚产生了首陀罗。这四种种姓中前三位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都是雅利安人,是外来的征服民族;第四等首陀罗则是原住民族。 最早的种姓似乎是根据肤色来区分的。雅利安人的肤色比较白,占统治地位。非雅利安人的肤色比较黑,被统治。原来就这么两个大类,后来就区分开来了。此外还有贱民,贱民就更不在这里边了。 我们刚才讲的婆罗门教,它坚持种姓制度,强调火祭,此外又重视各种祭祀,提倡火葬,供奉多神。如果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归纳婆罗门教的话,那就是吠陀天启,这四部吠陀都是由天上的神来启示我们。 引自 4古印度的主流思想
2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