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 1
事情发生在春秋时代,齐国四大家族,其中栾氏和高氏一党势力较强,陈氏和鲍氏一党势力较弱。某天,陈氏宗主陈桓子和鲍氏宗主鲍文子分别得到线报,说栾氏、高氏即将攻打自己。陈桓子、鲍文子急忙召集人手,分发武器、甲胄,同时派人探听对手的最新动向。没想到的是,最新线报表明栾氏和高氏正在饮酒作乐,之前的线报纯属误判。这是一个抉择的关头,试想一下,倘若我们处在陈桓子和鲍文子的位置,在这个尴尬的时候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应对呢? 倘若秉持儒者精神,“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陈桓子、鲍文子至少应该解除武装才是,但是,正是患得患失的思虑促使陈桓子做出了相反的决策:“我们既然已经做出了反击准备,消息一定会传到栾氏和高氏那里,到时候他们就真的要来发难了。不如趁着这个时机,将错就错,索性除掉这两大对头好了。”于是陈、鲍联军发起总攻,将栾、高两大家族彻底瓦解。(《左传·昭公十年》) 不得不承认陈桓子很有急智,同样必须承认的是,他的顾虑是相当真切的: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知错就改将会招致灭顶之灾,将错就错反而可以改天换地。醇儒只会选择前者,对灾难性的后果坦然承受。 引自 序章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 1 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醇儒”,具体指的是这样一群人,奉儒家道德伦理观念为圭臬,并在具体实施时绝不以个人和团体的利益为出发点,永远站在大道、良心的角度顺受其正。
急智与长智绝不只一墙之隔、一念之差,急智是聪明者的本能,而退一步的智慧是更高级的智慧。
“是故君子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实”和“华”是靠个人去鉴定的。二端之说,永远可以“颠倒梦想”。
80人阅读
Angi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章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 1
这样一种成败之心,王阳明称之为“将迎”。《传习录·下》有一段问答: 问:“孔子所谓‘远虑...
-
序章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 1
这样一种成败之心,王阳明称之为“将迎”。《传习录·下》有一段问答: 问:“孔子所谓‘远虑...
-
序章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 1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