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老人终于成功地离开了,他突然脚一蹬的那刻,大家竟然不约而同为他开心地欢呼,继而突然意识到,人真的走了,才愣愣地坠入巨大的沉默和悲伤中。
老人第三次睡在自家厅堂,依据的倒是亲人们的判断,毕竟老人是肉眼可见地衰弱下去,如漏气的球一般,每隔一个时辰就瘪了一点。虽然目标是让老人按照习俗标准地离去,但亲友们甚至街坊们,莫名紧张,如同这是老人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或者赛事。 小朋友下了课,拿着作业往他家里跑。男人们下了工,端着饭碗也往他家跑。大家陪着他,为他鼓劲。这次老人终于成功地离开了,他突然脚一蹬的那刻,大家竟然不约而同为他开心地欢呼,继而突然意识到,人真的走了,才愣愣地坠入巨大的沉默和悲伤中。 这悲伤真是无处排解,而且夹杂着懊恼和愤怒,最后办葬礼的时候,有人还是越想越不舒服,拿着香对着他的照片抱怨:谁让你离开得这么不专业,害我们都无法好好地告别。这种抱怨在即将送老人入土时达到顶点。祭祀的师公说:吉时已到,入土…… 有人在那儿愤怒、激动、不甘地喊:我干,我干…… 土一埋,那人又气又恼,瘫在地上,喃喃地骂着:我他妈还没告别啊。 坐在墓地边,呜呜地哭了半天。 引自 开篇
44人阅读
姜饼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在个人的生命里、在我们的共同生活中,那些在底部暗自运行、从根本上支撑着我们的信念;那些让我们在有限的选择和浩大的无常中站立着、向前走去的力量;那些让我们最终相信生活和生命自有意义的、内心的神灵。
这是一部关于底部的书。 在个人的生命里、在我们的共同生活中,那些在底部暗自运行、从根本上...
-
一旦老人确定要离开人间了,就得当即要求子孙们把自己的床搬到厅堂正中间——就在家里,魂灵才不会走散;闽南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神明,就在厅堂里,在神明的注视下离开,魂灵才能升天。
在我老家,离世真是个技术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习俗,老人是不能在自己房子外离开的,...
-
这次老人终于成功地离开了,他突然脚一蹬的那刻,大家竟然不约而同为他开心地欢呼,继而突然意识到,人真的走了,才愣愣地坠入巨大的沉默和悲伤中。
-
这群开心的老人,严肃认真地前来观摩一场场即将举办的葬礼,一起研习最后的人生课程。
在这么大的命题面前,谁还顾得上和妯娌拌口角,和儿子争对错?人间的事情不重要,甚至按照这...
-
人老到将死的程度,有多少财富多少故事都不重要,最终还是回到了每个人的性格本色。小气的、胆小的、照顾欲强的……大家越活越直接,也好像越活越回去。
阿太一度觉得自己是被死亡遗忘的人。 从六七十岁参加这个“死亡观摩团”,一直到九十九岁,我...
> 查看全部8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