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底
面对科学飞速发展,哲学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以至于今天有不少人感慨“哲学已死”。但我始终认为,正在死去的不是哲学,而是千百年来束缚我们对世界的思考的那些不甚准确的哲学观念,真正的哲学探索应该是用新的思路去考察古老的哲学命题。本着这一信念,这本写于30年前的《系统的哲学》,不仅体现着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精神,而且力图把20世纪最重要的方法论遗产转化为哲学,故也可以视作为21世纪读者所写。 当年我之所以把系统论做新的表述,是为了寻找中国文化重建的方法论基础。我曾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是和刘青峰合作,提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假说;另一方面是科学哲学的研究,力图勾画一种系统的哲学,以锤炼把握社会历史研究、理解现代性的分析工具。本书可以说是第二方面工作的代表作。
28人阅读
阿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附录,五、意识解释的递归方案
意识的解释不能排除意识。 意识解释的递归方案。 在意识的研究中,每一次都需要涉及两批不同...
-
附录,六、唯物论还是唯识论:终将消失的界限?
科学解释之所以重要,一是它具有普遍(公共)的真实性,二是它刻画了研究对象和人可以控制的...
-
封底
> 查看全部4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